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乌合之众》
这本书细致描述了群体心理的一般特征,分析了人们在群聚状态下的心理、道德、行为特征。解释了为何群体往往呈现出盲目、冲动、狂热、轻信的特点。
在这本书中“群体”这二字是是研究的中心,从书名的众字就可以看出来,那什么是群体呢,作者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写到:“‘群体’一词是指聚集在一起的个人,无论他们属于什么民族、职业或性别,也不管是什么事情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近几年来社会上的群体行为其实特别多,并且具有十分明显的特征。例如在今年的“新疆棉花”事件中,爱国情怀在全国高涨,众人纷纷表示支持新疆棉花,在这种积极的氛围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他们扬言要烧掉以往购买的辱华产品,就如同当年在街上砸日产车一般的行为,这种行为可以说是十分偏激的,这种行为往往是被某些人或者言论引导产生。再比如去年轰轰烈烈的“227”事件,从那我看到了一个粉丝群体的疯狂,她们十分冲动,易受暗示和轻信,情绪夸张单纯,并且十分偏执,当路人不喜欢自己的偶像时,她们的情绪压倒了理性、盲目冲动代替了思考,她们中的部分人无法接受别人的质疑,其中不乏所谓的“大粉”带头起哄,于是举报各大软件,引起各大圈层的不满,在这场粉路黑大战中,总有不怀好意的人在暗示并且挑起几个群体间的争斗,而在这些粉丝群体中保持清醒的人会因为同伴的斥责保持沉默,对认为的错事不再纠结。
群体行为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单独的人到了一个群体智商就会下降,某些明明行为自己不认同,却要为了所谓的群体大局不作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个很好的想法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的原因消失在群体之中,在群体中个人往往会委曲求全。比如小组作业,离我们很近并且感受很深,相信无数人都深有体会,在小组中往往会偏向成绩好或者有威信的人,当他提出一个想法时,我们不会过多思考,只会考虑这个想法的可行性,如果没有大问题就会全票通过,而他们自己的某些想法都会被扼杀在心里,并且理所应当地认为这是正确的。
生活中很多的事情会让我们抛弃个人观点和是非,这可能是和我们成长的环境有关,因为我们从小就被告知集体大于个人,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但我认为只有当个人发挥一定作用时,集体利益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