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母亲的老婶走了。至此,这个五世同堂的大家族中,母亲父辈的那一代人,全部离开了我们,到另一个世界团聚。
农村的葬礼,太多的繁文缛节,家族的儿孙后代们,虔诚地完成每一道程序,希望将老人送去瑶池仙境,从此不再有俗世的烦恼。而葬礼场面之盛大,人口之众多,再一次彰显了这个大家族的人丁兴旺,枝叶硕茂。
母亲姓张,生在大户人家。她的父辈兄弟五个,除了母亲的三叔夭折外,其余四位,连同他们的妻子,几乎都活到了八十多岁,这在过去医疗条件较差的农村,是很少见的。张氏家族具有长寿的基因,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张家四房,共生育了十个男孩,十六个女孩。母亲小时候,她的爷爷还健在,全家三、四十人生活在一起,干农活、做饭、管钱记账,都有专人负责,明确分工。现在想来,最开心的应该是包括我母亲在内的那些孩子,在热闹的大家庭中,拥有众多玩伴,可以做各种游戏,难怪母亲一说起自己的童年,脸上总是挂着幸福的微笑。而共同的生活经历,让一大家子人凝聚在一起,堂兄弟姐妹甚至比亲兄弟姐妹还要亲近。
母亲的爷爷治家有方,子女们勤劳能干,加之祖上有所积累,因此张家家道兴盛,据说土改时期划分成分时被划为中农,有房有地,自给自足,不受人剥削,也不剥削别人。温饱的生活,让这个大家族的人们得以安宁和睦地繁衍生息。
母亲的大伯,是当时十里八村有名的风水先生,凭借高超的专业水准,和良好的品行,深受族人和村民的敬重。据说过世时,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队头已经到了墓地,可队尾还在几里之外的家中,老人的声名远播,可见一斑。
排行第二的,是母亲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姥爷。姥爷与其兄长不同,一辈子只知道闷头干活,将全部的劳力和汗水,都贡献给了这个家族,却因不善言辞而受到族人的忽视。好在姥姥精明能干,为人泼辣,支撑起这一房,在大家族中占得应有的位置。
母亲的四叔,擅长管理,其父去世后,成为张氏家族的当家人物,掌管着一大家子的生产生活。据说老人最引以为傲的,是张家男丁十个,五个出自四房,占据了家族的半壁江山,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这无疑是老人最大的荣耀。只可惜,四房的子女虽多,却不借力,母亲的四叔四婶晚景凄凉,这也成为后人的遗憾。
母亲的老叔,自幼习得一技之长,是乡里有名的兽医,几年前才过世。在母亲和其他舅、姨的口中,并未听到更多关于这位老人的故事,似乎他在四兄弟中,个性并不突出。
在张氏家族,男孩,无疑占据最高的地位。听母亲说,小时候家里的男孩都不干活,母亲的亲哥哥,直到十八岁都不曾挑过一桶水。男孩还优先享有家里的衣食住行资源。就连上学也是如此,将男孩送去学校后,如果家里还有余钱,才能让女孩上学。 而母亲学习用的纸,是舅舅用过的纸张的背面,母亲用的笔,则是舅舅扔掉的铅笔头儿。也许是被过于宠溺的缘故,我的十位舅舅,大多在农村或县城,过着庸庸碌碌的生活,很少有人取得过可以光耀门楣的业绩。
张氏家族的女孩们,长期在大家族里耳濡目染,知礼仪,守规矩,都称得上是贤妻良母。也有几位巾帼不让须眉,比男孩们发展得还要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我的母亲。大家族中,要想长期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大抵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出人头地;二是惠及族人。母亲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凭借自己的努力,跳出农门,到县城里做领导干部,成为家族的荣耀。从我记事起,母亲总是为亲戚们而忙碌,利用手中有限的资源,帮助他们解决各种事情。母亲在张家十六个女孩中排行第五,弟弟妹妹们都称她为“五姐”。渐渐的,“五姐”已不再是个简单的称谓,而变成了张氏家族主心骨的代名词,危重病人的治疗方案、古稀老人的赡养问题、亲戚之间的矛盾隔阂,都需要母亲出面,拿主意,做工作。而今,“五姐”也已年近七旬,可张氏家族的大事小情,她都要到场。于是,驱车一百多公里,陪同母亲从长春回农村老家,就成了我不时需要承担的任务。
张氏家族中,娶了张家女孩的姑爷们,也值得一提。张家女孩数量的众多,衍生了庞大的姑爷群体。姑爷,属于这个家族的贵宾,每次登门必有好酒好菜款待。而每逢家族聚会,这些连襟们必定聚到一桌儿,推杯换盏,相互调侃,喝个一醉方休,家族里的其他人则在旁边围观,满屋子的欢声笑语。我的父亲,作为进入张家四十年的资深姑爷,早已融入这个大家族,说起张家的陈年旧事如数家珍,参与处理家族事务得心应手,在张氏家族中占得了一席之地。
到了我们这一辈,孙子孙女比较受重视,毕竟姓张,属于自家人。而我们这些外孙子、外孙女,作为外姓人家的孩子,除非学业优异、事业成功,否则,很容易被淹没在张氏家族的人群之中。可这又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让我得以作为一名旁观者,客观理性地评说这个家族的是是非非。
我出生时,张氏家族早已分家析产,各房自立门户。在县城长大的我,也没有更多的机会与张家人相处,只是通过长辈们的零星讲述,拼凑着、想象着当年这个大家族的宏大场景和点滴生活。张氏家族,有多少神秘往事,多少曲折经历,多少离合悲喜,都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中,一去不复返。唯有从张氏家族走出来的人们,依然带着那个大家族的家风,崇德明理,向善向上,讲求礼义,尽管也不乏封建残余思想,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真实再现。我想,这也许就是张氏家族吸引我去探究它的主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