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儿子聊天,他跟我讲了一个故事,是班主任朱老师给他们讲的莫言小时候的故事。我放下手上的活,搬了板凳,认真听他说他的故事。这在以前是很难做到的,忙于工作的我们,回到家就忙与家务事,太多忽略他的感受,他说他很感动,我想应该是感动于故事也感动于我此刻的行为。
我们跟儿子的沟通,大多数是我们在灌输家长的思想理念,在教导他如何如何,很少有机会真正耐心聆听过他的故事。已经临近小升初了,因为考试比较密集,他的分数与我们而言并不是十分理想,我和他父亲前前后后总有些焦虑和教导上的抱怨,无形中给儿子也增加了压力。
儿子在名校读书,竞争激烈,现在的孩子比我们当初那会真的要聪明百倍,压力也是大过百倍。名校的优势除了老师资源还有部分就是学生资源,优秀的小孩汇聚在一起,字写的好看的,画画画的好的全省一等奖的,入选国画班的,体育好的,1500米很轻松拿第一,学科竞赛一等奖的,等等等等。这些棒棒的孩子无形中给我们做家长带来的焦虑是潜移默化的,不自觉就会拿孩子的短板和周围孩子的长处做比较… 学习教育专家的视频,订阅教育专家的专栏,手机微信里都是各类老师的联系方式…边学习边质疑,每一次要在专家文章里找答案找对应管教方式,找解药,如此往复。却忽视了孩子最本真的诉求,他就是孩子,所以才会犯错,才会有不成熟和幼稚,所以才不会对这个世界抱有现实的理解和真实的感知。
有文章常拿“蜗牛”来比喻教养孩子的过程,拿“花期不同”来比喻不同孩子的开放时间。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种,只不过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等待。 父母不要看着有的花怒放了,而自己的花还没动静就特别焦虑,你一定要相信:是花都有花期的,只是他们的时间都不同。 如果父母望子成才的心太迫切,去拉去扯甚至用剪刀去剪,那么这朵花,很可能在开放之前,就枯萎了。 父母要做的,是静静地浇水、施肥,给予这些种子阳光和养分,也许最后会发现,这棵小苗之所以长得慢,是因为它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问题: 有一个荷塘,塘内的荷花开满整个荷塘需要30天,请问第几天,塘内荷花能开到一半? 很多人都觉得是第15天,实际上,正确答案却是第29天。 前29天开完的一半儿,到第30天只需要一天就能完成。
儿子漫画画的很好,自己制作成图书册,在班上同学里流传。自己没有学过编程,竟也在电脑上编程了几款小游戏,和小朋友玩的尽兴的狠,还制作了世界历史地图,配乐,战争。开辟了自己的up主,吸引了几十个小粉丝,给小粉丝答疑解惑,钢琴十级考完之前,就会自己编曲子并弹奏。这些早前在我们看来就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又没有证书和证明自己能力的奖章。可这些都是他自己琢磨,自己制作,并没有外界力量逼促他去做。我想,这不正是我和他爸所追求的目标吗?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啊。至于培训班,我们也没有给他上过,直到五年级才开始接触数学和英语的校外培训。 所以,我不要和别的父母比拼速度,不要总把别人家的孩子对比自己的孩子,因为每一种花的花期都不同。 有个作家曾经说过一段话: 我很多台北、香港的朋友,他们的子女都在哈佛、剑桥读书,顶尖的优秀,而我的儿子却还在寻找人生的意义和方向,已经差了很大一截。 其实,我也诚实地在问自己,后来我觉得如果我的孩子能够平安而且快乐,不管杰不杰出,我都已经很感谢了。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我庆幸的是,父亲只是教会了我要多读书,并没有在我身上灌输太多焦虑的东西。 而自由呼吸长大的我,但凡和女孩有关的技能我都不会,相反跟别人打架,替好友出头,对父亲教的武术兴趣盎然,对舞蹈却并不感冒,不会煽情,情感敏感却也不够细腻,身边一些故交,可这些并不妨碍我的学业和工作,相反反而让我的事业越走越宽,朋友们评价是“亦侠亦士”这类形容男性的词语,形容我究竟是褒义还是贬义又有何妨了。
土耳其有句谚语:“上帝为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我们在各自的时区里行走,聪明的鸟有高的树枝,而笨鸟也一定有矮的树枝在那里等他。
接受自己孩子的速度和脚步,接受孩子可能的平凡和普通,是我和他爸一生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