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一套精确到1分的评分标准对德育工作进行评估,在我看来,值得研究。
全疆各地州经济、社会、文化等差异巨大,工作方式、途径和侧重点都不一样,就和全国统一高考似的,用一把尺子度量所有学生的方式,如今也被自主招生等改变了,何况是对无法量化的德育工作。如有标准,那也只能是看看学生的品格、心理健康的表现,即德育实效。所有的制度、理念、经费、师资、课程等都要通过效果来验证。
当然,没有哪个学校的工作是完美的,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评估只是一个抓手,是对学校工作的肯定与总结。单纯挑毛病,绝大多数学校会死翘翘的,连我们这个全疆教育高地都过不去,其他地州就别玩儿了。
如果评估组的人本身视野不宽、素质一般,或者纠缠于一些形式问题,对地方特色和亮点缺乏足够的肯定或视而不见,总说“你们有钱”,那也不能真实地反映情况。其实最近几年在全国援疆后,很多地方硬件的改善已经很大了,但教育理念、师资队伍、学校管理和课程建设的变化不大。我市已经把内涵提升教育品质作为目标了,把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当作重要任务,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管理方式方面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如果有钱就能办好教育,那还要我们这些人干什么?仓廪实未必知荣辱!
这些生动的东西在评估指标里很难体现。如果评估者太把自己当专家,死抠指标,那这种评估的意义又有多大?学校不是企业,这种工作方式对学校工作究竟起到多大作用很值得怀疑。在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市级的各类检查督导和评比已经大幅度压缩,希望自治区级和全国级的同样“关停并转”,基层学校才有时间做富有特色、符合实际的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