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是靠“情绪”驱动的,这个情绪我认为可以理解为人为的情绪波动。人体的温度是有波动的,这个很正常,但是对于经济,市场上的情绪把经济温度的涵义夸大了,经济上的冷热是交替的,是有周期性的,这个周期性可以认为是或者就是康波周期,有回升,繁荣,衰退,萧条。
就在国庆黄金周的时候,央行突然宣布降准的指示,而且在10月15日执行实施。
这次降准的幅度也很大,央行降了1个百分点,之前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降0.05个百分点,现在是以前的2倍之多,而且现在是全面降准,对所有商业银行降准,以前是定向降准。
这次降准也是今年第4次降准,前三次是在1月,4月,7月。这次释放的资金总量达到12000亿,其实这12000亿不是净资金增量,其中4500亿是来对冲10月15日即将到期的MLF,也就是中期贷款便利的资金,剩余的7500亿才是真正得放款净总量。
这次降准其实也是应对国内和国际上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对于国内而言,我国的经济增速依然是很高的,在全球主要的经济体中也是最高的,但是现在是处于经济周期性下行,大多数人都把周期性下行误解为趋势下行,所以央行降准就可以看成是刺激经济,安抚市场情绪的一种手段。
对于国际经济形势来看,美国提高关税,美国的经济处于周期上升的阶段,美元在9月底加息,而且港股不休市,一周下跌了4.4%,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我国央行降准可以说是应对国际经济走势的应急反应和措施。
央行虽然降准了,但是最终的结果还是有待观察,虽然今年央行放款7500亿,大家感觉比较多,其实今年的融资总量比去年下降了2万多亿,7500亿的量从根本上是扭转不了经济下行的趋势,现在经济处于下行的阶段,放款风险比较大,银行这方面会非常谨慎的,所以降准的最终结果还不知。
央行降准之后,接下来若国内国际的经济基本面不发生改变,美国经济上行,年内美元还加息的话,如果央行降息是很难起到刺激经济的作用,但我国的宏观面必须得保持宽松的状态,所以央行后续继续降准也是很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