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性无助
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你本来就可以无所不能
我讨厌那些话,“我不会做这个”,“我没学过,我不懂,你帮我做吧”……
每个人的技能雷达图谱里面,必然有自己最突出的一块,那一块是你擅长的,或者你热爱的。“热爱”让我们敢于突破一切困难去摘取胜利的果实,而“擅长”来自勤勉的练习和经验。剩下的,便是我们不擅长的,或者并不熟悉的领域了。
有一个词叫习得性无助,在学习领域应该也有一个相应的词,叫习得性无能。
想想我们在最开始的时候,都是懵懂的小孩,没有谁知道自己会是以后的作家、程序猿、律师、数学家等等,一系列的因缘巧合让我们在某一领域产生的兴趣,或者被迫进入某一领域反复练习,后来我们的能力图谱里面便渐渐的有一些变得突出,然而其他发展缓慢的能力呢?当你需要的时候,看到这些短板,是否只会责怪自己不擅长这个,抱怨自己没做过这个,懊恼自己总是做不好吗?
不,起码目前来说,这并不是你的错。
你在你擅长/喜欢的领域付出了更多的时间、精力,理所应当这些能力表现的更优异。然而其他的领域,当你在急需某个技能,却只能说不的时候,为什么要那么快否定你自己呢?
你的不会,只是并没有相关的练习和积累。社会上有多少已知的知识和技能是人无法学会的呢?如果你说你真的无法学会,那么那些会的人,难道都是天才,天生就会吗?
怎么样会一样之前不懂的东西?
答案只有一个呀,学会。学会就好啦。
圣经里面有一句话,“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
而学习这里,门一样是窄的。热情、勤奋,是通往“擅长”不可或缺的动力因子。之前表妹要考CET,问我该怎么复习,我确定并没有窍门,只有一扇窄门。你要到你想去的地方,就勤勤恳恳,往这条宅门走。那扇门确实有自己的捷径,这条捷径来自你的思考、总结,寻找最好的学习方式,寻找最优的到达路径,而不会思考的人只能死脑筋的把所有走得通走不通的路通通走一遍。
现在我们说懂生活的人起码懂得什么是“智趣”,会玩,懂很多。
《来到地球第一天》里面说到,“用思考照亮混沌,在别人想当然的地方掘地三尺,所谓‘理性’,一半是能力,另一半则是谦卑而已。”
也许会被人说中产阶级、说小资,而真正懂很多的人怎么会平庸无能呢?
这两天在看约瑟夫·休格曼的《文案训练手册》,我从最近读的书里发现,那些发现优秀的人的行为方式总是很像,看看休格曼是怎么说的吧
最优秀的文案撰稿人兴趣广泛,精通很多技能。
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文案撰稿人是那些对生命充满好奇的人们,他们博览群书、爱好广泛、喜欢旅行。他们有很多的兴趣,通常精通很多技能,然后感到厌烦,继而又去寻找其他的嗜好。他们对体验和知识如饥似渴,总是会在别人身上发现有趣的地方,他们还是很好的聆听者。
老话说的很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确实需要经常用到什么东西,而且暂时还不会的话,不要那么急着抱怨,不要急着退缩,把它当成一个让人兴奋的挑战,就像那句“女人,你成功的吸引了我的注意”一样,对有趣的人来说,没有什么东西是难以学会,没有什么妞特别难泡到。
人类是多么神奇的物种。之前和同学说笑,被嫌弃还找不到工作,我回他:“VR很厉害吗?NLP很厉害吗?模式识别很厉害吗?机器人很厉害吗?现在那么多科学家研究的东西,早在上个世纪我就实现了,刚出生没多久我就实现了模式识别,还有自然语言处理,同时还具有自我保护机制,自我修复机制,我还能一边跑一边控制平衡,识别障碍,自动避障,机器人要做到这点都经过了好些年……我这么厉害,怎么会找不到工作?”
当然我只是开玩笑,但是你要知道,人是多么神奇,人的潜力无限。
你本来就可以无所不能。如果你需要,或者你喜欢,那就去把这个能力拿过来。
ps.今天又开始读《桃花扇》,元曲婉转,唱尽世间兴衰哀乐,喜欢古风的小朋友不如直接去看元曲,很多部分比较接近白话,韵律舒服,不像文言文那样难懂,另外现在大部分音乐圈的所谓中国风、古风,大多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有人问我你怎么不写诺奖,实在是因为写的人太多了,就我这半吊子水平还是不去凑热闹了。
但更为重要的是,你需要尽可能地去体会生活,永远不要惧怕失败。对生活本身而言,成功或失败没有任何差别,重点在于你是否参与了这个游戏。
——约瑟夫·休格曼
这句话送给我自己❤
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文章的枯燥无趣,恰好见证了那个写字的人内心的荒芜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