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
“我希望……”
“我觉得……”
以往觉得凡事做比说更舒心,所思所想、所爱所憎,皆在自己的举止神态之中,无需多言。但不知何时起,被言辞包装的想法却渐渐充斥了我的日常,那些个以往在脑子打转的念头,如今都成了嘴边的碎语,而但凡深思过的事,不管最后为与不为,却总是能先在别人耳中过个三两遍。到头来,爱好荒芜在了修辞里;世界沉寂在了言辞中。
我,并不喜欢这样的自己。
于别人,我可以接受自己的言不由心;但于己,我却已不可再忍受自身的言过其实。文学高于现实的,不是虚构;我们生在宇宙之中,文学也非个人始终。
以我阅读的体验而言:读诗,我喜欢拆解。那些个华丽的修辞,最合我心,一见到必重点标注。有形容柳树的,烟柳、金柳;也有形容夕阳的,日暮斜、烟霞染;形容人的,当然更多,弱柳扶风、剑眉星目、雪肤花貌……除此之外,还有全诗主旨句。读小说呢,我喜欢摘录。书中的角色的经典语录,是我重点关注的对象,此外,还有人名、地名、种种神异与修辞。春去秋来,读了一本又一本,终末却好似一无所得。我开始暗忖:以往那些个或眼前一亮,或深受启发的感觉哪去了?
想来,万卷书、千里路、阅人无数,前者已已。是该放放手中的长卷,去走走,好好感受这书外纷杂的世界了。心与物接,用心力与自己掰掰手腕、用心智在这社会滚上一遭,如此,方为正解。
哈哈,书生酒醒,草鞋、行囊,山水之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