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大家一起分享了善用人体大穴三阴交,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另一个人体大药——足三里。在线的亲们欢迎一起交流。
还是那句话:人体自有大药。经络就是大药库,穴位就是大药。如果我们懂得善用我们身体自带大药库的大药,很多问题就不用外求了。自己的健康就可以自己做主。
首先我们来认识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赢瘦。
为什么要灸太冲穴,明天早上的早课会讲到。今天就只讲足三里。传统中医认为,艾灸,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古今大量的实践都证实,足三里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也是抗衰老的有效穴位,经常艾灸、按摩该穴,对于抗衰老延年益寿大有裨益。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艾灸,按摩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好处是不是非常多?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叫足三里呢?
咱们都知道,古代是一字多义,一字多用的。"三里",这里的“里”通“理”。三,指上焦、中焦、下焦。"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就是说,这个穴位,上中下,都管。
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所以,三里,其实就代表着上焦,中焦,下焦,三焦。三焦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足三里来进行调理。
针灸和按压也是一样的道理。艾灸的话,就直接灸就好。
足三里穴意义:胃经气血在此形成较大的气血带。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的稀湿脾土及天部的气态物。
运行规律:地部脾土燥化水湿后固化于穴周内外,天部之气则循胃经上行。艾灸足三里功能作用: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黄帝内经阴阳别论篇第七》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所谓二十五阳者,乃胃脘所生之阳气也。胃脘者,中焦之分。主化水谷之精气,以资养五脏者也。所谓阴者,真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五脏为阴。脏者藏也。神藏而不外见者也。如无阳和之胃气。而真脏之脉见。见则脏气为败。败必死也。)
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藏六府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人以水谷为本,故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死,逆者死。——《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
这是从五脏方面来讲,胃气主五脏之气。这些都是《黄帝内经》原文,通过这些原文,我们更能体会到“脾胃为后天之本”的重要性。
从三阳来讲,【足三阳经】十二经脉中的三条经脉,即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三阳中,足阳明胃经居中,有中和太阳和少阳之用。
具体操作:
一,灸法:温灸10-30分钟。像我刚才这样直接把艾柱粘贴在穴位上灸的,差不多15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二、按压法。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如果要理上,就往上推按,理下,就往下推按,理中,就直按。
三,捶打法。手握空拳,拳眼向下,垂直捶打足三里穴位。捶打之时,也会产生一定酸、麻、胀、痛和走窜等感觉,反复操作数次即可。
还有针灸法,要求高点,需要专业学习,咱们这里就不分享了。
其中,艾灸足三里,是足三里保健最经典的保健方法。民间即有谚语“艾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之说。《针灸真髓》曰:“三里养先后天之气,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故称长寿之灸。”常灸之保健防病,延年益寿,增强体力,解除疲劳,预防衰老,对结核病、感冒、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风心病、肺心病.脑出血等都有防治作用。对体质虚弱者,尤其是肠胃功能不好,抵抗力减低的人宜用此法增强体质。
《黄帝内经灵枢》: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足三里。
《黄帝内经灵枢》:著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里骨为干。肠中不便,取三里……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取三里以下胃气逆。
《四总穴》:肚腹三里留。意思是,肚腹的问题,都可以艾灸足三里。
中医谚语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
这些都是在说明足三里对人体的重要性。懂得善用了,很多问题就不会出现,出现了,用足三里也可以轻松解决。
艾灸禁忌,也分享下。关于艾灸足三里的好处,就分享到这里。我坚持艾灸足三里及三阴交,太冲穴,断断续续将近六年,身体各方面的问题都得到很大改善。系统熟读、学习着咱们的真经原典,很多东西慢慢就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懂得分辨一些症状后面的根源,从根源下手处理,就可以标本兼治。
根据自身情况来,没有什么症状需要调理,纯粹保健的话,开始一周三五次,后面可以一周二三次,最后一周一次,都可以的。有症状需要调理的话,一周至少三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