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瓷,引领千年的审美
宋代离我们很远,却又近在咫尺。倘若悉心观照的话,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回闪着宋代的身影。
大宋对我们影响有多大?真要说的话,讲上三天三夜也讲不完,但影响最深的,莫过于它的极简美学。
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的辉煌时期,不管是在种类、样式还是烧造工艺等方面,均位于巅峰地位。
1
中国的历史,从唐朝到了大宋,拐了一个大弯,由唐代花花绿绿、浓脂艳抹的审美风格,突然转向宋朝淡雅的极简美学。
相当于街头绿衣红裤、锣鼓喧天的大妈腰鼓队,突然画风一转,变成西湖断桥上一身素雅、吴侬软语的小白花越剧团。
审美观的改变,社会诸多领域的“产品”,都受到极简美学的影响。
这种风格影响了宋瓷制作,使宋瓷的造型简单准确,到了增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的地步,没有一点是多余的。
2
宋瓷的美,首先美在她的气质,是一种典雅恬淡悠闲的文化气质,这种气质内敛、沉静、自信,宛如大家闺秀,朴素无华,又蕴含独特的气韵。
它无需向外张扬,静静的就在哪儿,让你时时知道它的存在,感受到它素雅但却自信的美感。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伊始,采取“杯酒释兵权”之法,说明宋王朝的长治国策,是“重文轻武”、“文德政治”。
从此,士大夫阶层,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隆盛时代,致使大宋理学之风达到新的高潮,构成了一个比以往任何朝代,都更为庞大的、且更有文化素养的阶层。
3
宋人作品无不考究,风气肃整,意境悠深,崇尚平淡天真。
宋官窑瓷器中,以单色釉的高度发展著称,其色调之优雅,无与伦比。这或许就与宋人崇尚接近自然的青色釉有关,也可能是,宋人推崇的“天人合一”理念的一种体现。
宋人追求返璞归真的自然主义,因此,宋瓷,就极大地倾注了,这种浓厚的人文色彩,并上升到一种透彻了悟的哲学高度。
即便是一般的日用品,也因为宋代整体文化风气的使然,有着不俗的气韵和风姿,艺术品位,历经千年而不衰。这是阅尽人间繁华、世态炎凉之后,一种成熟、润泽、持久的美。
4
事实上,宋代以前的瓷器,绝大部分,是以青色为美的。
魏晋时期的青瓷风行,除了技术上的原因外,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这种崇尚青瓷的审美,到了宋代,得到为广泛的推崇和发展。
因此,宋瓷之美,还美在她的釉色,这些釉,所展现的特征是淳朴、自然、大气,但是无法让人一眼看透,使得瓷器的美学含义,和科技含量,都达到了中国陶瓷历史的巅峰。
宋代瓷器釉色,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北宋时期,对青白釉的迷恋,和南宋时期,对绿色釉的狂热。
宋徽宗爱好道教,他提出“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标准,于是景德镇的湖田窑,生产的青白瓷风靡天下。
5
以宋徽宗被俘为转折,偏于一隅的南宋朝廷,被苏杭的青山绿水迷住,以绿色为基调的釉色,大受欢迎,龙泉青瓷,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并烧造出令人惊叹的梅子青,和粉青瓷器,绿色之梦,终于又为南 宋延续了一百多年,但梅子青和粉青瓷器,却成为永恒的艺术品。
宋人在推崇釉面色调单纯、趣味高雅的同时,绝大部分瓷器的胎骨造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始讲究如何能更好地,创造出顺应瓷土物性的制作方法。
因此,宋瓷,不再过度模仿金银器皿薄华的造型装饰,转而追求胎骨端庄、淳厚、中正、本源的典雅风格。
宋瓷,存世极少、价格极高,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窑一件;钧窑十件,不如汝窑一片”之说,极言传世宋瓷之珍贵,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将其视为珍宝。
6
今天的人们,还在热议生活陶瓷艺术化,和艺术陶瓷生活化,殊不知,在宋代,瓷器并没有艺术瓷和生活瓷之分。
在今天看来,具有很高艺术性的宋瓷,在当时都是生活用瓷,并不是陈设用的艺术品。
工匠们利用粗细、横直、长短、弯曲不同的外部轮廓线,组合成不同形体。有的匀称秀美,有的轻盈俏丽,都从实用出发,兼顾审美的要求。它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时代样式,许多造型作为典范为后世追慕。
从生活中走来的宋瓷,隽永端庄,以深沉高雅的造型,充满禅意的意蕴,将其与自然万物融合得如此贴切。轻抚圆润光洁的瓷体,观赏瓷中那些犹如冬天江河里,破碎冰块的纹片时,便会沉醉于这天人和谐,独特审美情境之中,“虽自人工,宛如天开。”当人融入宋瓷之中,即能体悟其道。
7
宋瓷比明、清瓷往往更受推崇。
因为崇尚自然、含蓄、质朴的宋瓷,更重视瓷器本身的胚胎、形体、釉色,稍加刻划,无论造型、釉色、纹饰都追求天然完美。
它典雅静谧,犹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真正集前人之大成,又为后世之经典。
回望两宋,我们忍不住会发出“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的感喟。
宋代经济、文化发达,但军事落后,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只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诗词歌赋的创作,放在制作精细的器皿上。
诗词歌赋的婉约凄美,器皿的精细内敛,是他们无奈的内心写照,和宣泄情感的最好方式。
宋瓷制作的精细,到了让人叹为观止的程度。
本文由夫物盏集整理发布,专注于建盏、宋代文化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