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脚步渐行渐远,伴着北方的鹅毛大雪,南方的绵绵细雨。匆匆而来又悄然离去。
我的内心亦平静如水,偶尔泛起阵阵涟漪。是那童年的美好回忆,更是那儿时的满满情怀。是定格亦是永恒。
因为疫情,因为心境,因为物是人非,年味真的是越来越淡了。情怀亦是越来越少了。其实,过年,过的就是那份情怀。
聊起过年的情怀,女儿说:“过年最开心的是收到旺旺大礼包!”是啊,那沉甸甸的旺旺大礼包承载着女儿的情怀。“对我再说又何尝不是呢?它承载着我和女儿两代人对年的满满回忆和深厚情怀。
还记得我小的时候,每逢过年最期待的就是姨姨、姑姑们带着表弟表妹们来拜年的日子,其实是盼着收到旺旺大礼包。那是零食的种类没有现在这么多,旺仔牛奶和旺旺大礼包就是我们的最爱。
我最喜欢的是大礼包里面的那张旺旺的贴纸,一张大的可以贴门上,一张小的可以贴在笔盒上,可神气了。还有那香浓牛奶味的旺旺奶糖,至今还念念不忘。
如今,女儿已是少年,而旺旺大礼包成了我和她共同的情怀。她也是伴随着旺旺大礼包成长的一代人。
家喻户晓、朗朗上口的广告语似乎还在耳边回荡。““送旺喽!财旺,气旺,身体旺!财旺,福旺,运道旺!一旺到底,我会旺!我会旺!”
每逢过年前一个月,可爱可亲的“旺仔”就准时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旺旺成了孩子们过年的“吉祥物”。如今呢?也许旺旺的广告不变,但是电视机前的观众变了,电视早已被信息大爆炸的手机电脑所取代。“旺旺”的忠实观众们也早已转战“某抖”。
还记得,每逢年初二就是去乡下长辈家拜年的日子。妈妈和姨姨舅舅们早已约好,带上我们表兄弟姐妹及我们的孩子们一起到外婆、外公、叔公、舅公等长辈家拜年。提着拜年三大件:旺旺大礼包、冰糖、蜜枣。
一年未见的表兄弟姐妹和侄儿侄女们,一路上有说有笑,并未因为一年未见而显得生疏。每年的集体拜年更像是我们四代人的新年聚会。
长辈们早早地在家门口翘首以盼,还记得到叔公家,要走过一段田梗,当我们走在田梗的中央时,就能远远望见向我们挥手的叔公叔婆。待我们快走到田梗尽头时,他们笑盈盈地一路小跑着前来迎接我们。
一进家门,叔公叔婆亲手为我们泡上一杯热腾腾的冰糖茶,这杯“冰糖茶”是我喝过的最甜的饮料,如今已成了过年的情怀。因为外婆外公和叔公等长辈们已不在。我们的新年聚会亦被家人群里的红包雨取而代之。
接下来是拜年环节。孩子们向长辈们说着吉利话拜年,长辈们则关切地嘘寒问暖,闲话家常。大家围坐在大厅里,大人们嗑着瓜子,吃着蜜桔。孩子们则开心地围坐在他们最喜欢的果盘旁,挑选着他们最喜欢的大白兔奶糖。
对孩子们来说,最开心的环节莫过于长辈们给孩子们挨个发红包。那时的红包都是长辈们用红纸整整齐齐包好的。通常是把压岁钱折两折,折成方方正正的小长方形。孩子们都喜欢穿带有大口袋的衣服,方便装压岁钱和塞满糖果。
最难忘的是“压轴”的拜年宴。其规格堪比咱们的年夜饭啊!足以见证长辈对咱们晚辈们爱得深沉。有孩子们最爱的油炸年糕,油炸春卷和上层铺满甜蜜红枣和葡萄干的八宝饭,果粒多多的果粒橙。有为男士们准备的家酿红酒,有我们“娘子军们”最爱的养生猪肚汤,鸡鸭汤,满是胶原蛋白的红烧猪蹄。
拜年宴的主角自然是叔公叔婆,叔公穿着笔挺的中山装,叔婆穿着大红色的唐装小棉袄,他们端坐在大圆桌的主位上,我们晚辈依次向他们敬酒送祝福。叔公年轻时当过兵,腰板依然挺拔,他的眉宇间透出一股军人的威严,但在我们晚辈眼中,他永远是位慈祥可亲的老人。他总会以他丰富的生活经验,为我们晚辈的生活工作出谋献策。叔婆眯缝着那布满皱纹的小眼睛,笑开了花,像天真无邪的孩子似的,眼中还闪烁着幸福的泪光。叔婆就是咱们的“老小孩”。老人的健康快乐就是晚辈们最大的幸福。
四代同堂,欢聚一堂,举杯同庆,其乐融融!浓浓的年味,深厚的情怀啊!
酒足饭饱后,如果适逢阳光明媚的好天气,我们通常会相约到附近的小公园拍张全家福。
沉浸在满是年味的回忆中,我平淡的心湖泛起一缕缕涟漪。这就是过年的情怀啊!
思绪拉回到现实中,超级无敌能量的宇宙小姐姐收到我的“年味情怀”订单了,第一波虎年“心想事成大礼包”如约而至。缘来,竟是惊喜连连,福气满满!
赶在年的“尾巴”,我与久违的情怀撞了个满怀。叔叔婶婶一家人,携带着我和女儿的年味情怀“旺旺大礼包”拜年来了!待叔叔一家人回家之后,女儿迫不及待地拆开咱们的情怀,咱娘俩不约而同地剥开一颗旺旺奶糖,塞进嘴里,吧唧一口,情怀果然还是那个“味”。我们娘俩会心地笑着!这就是我们久违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