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对我启发很大。一个28岁的闺蜜,一份类似公务员的工作,谈了一场完美恋爱,最终步入婚姻的殿堂。前几天和她在微信上聊天,她幸福的告诉我她怀孕了。我道了句恭喜。可是转瞬间她说她这辈子就这样了,以后没什么目标了。我很奇怪的问,怎么会这么想?说:“我现在几乎拥有了一切我想要的,爱情,稳定的工作,婚姻,车子,房子,孩子。感觉没什么可以追求的了,以后就是培养孩子啦。”
聊完天,我仔细想了想,发现这个完美幸福的姑娘想要的一切,都是我们大多数人想要,或者说就是我们父母一直灌输给我们的理想。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些所谓完美的理想生活,被设定为最佳实现时间是20-30的年纪。
“我要在30岁前结婚!”“我要在30岁前买房子!”“我都30岁了,还一无是处。”等等。其实,仔细想想我们根本不可能在30岁完成这些事情,而且也不需要在30岁前就实现。
我们反过来想想,用30年的人生完成80+年的欲望清单,那另外50年你要干什么?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抱怨做某件事太慢了,我们需要提高工作效率,我们总是在找一些提高效率的办法,但我们有没有想过完成这件事之后干什么去?(哈哈,要是我就去煲剧逛街啦!)
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然后蹲在家里养老?这就是你想要的人生?
我们常常质疑那些大佬,都那么有钱了,怎么还要那么忙的赚钱呢?我们只是感叹大佬们的想法奇异,却没有想过,大佬们的目标根本不是赚钱,而是工作忙碌带给他们的价值感与存在感,Money只是附加值。
闺蜜的矛盾就浮现出来了:我原本的理想生活其实是他人的表面的附加值,我以他人为榜样,最终实现了这些之后,我发现我要以养老的节奏过完余下的40-50年人生。一个年轻的灵魂被养老般的人生理想所束缚,这便是闺蜜苦恼的根源。
年轻的时候意识不到这些,30岁完成了这些基础附加值之后就希望在余下的人生造点事情来。多数人靠提高消费水平来填补养老人生的空虚与无聊,房子一个个的买,从名牌升级为奢侈品消费。另一些人则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从小学到大学,从子女结婚到遛娃。极少数人走上吸毒犯罪的极端。《革命之路》这部电影,我以前一直看不太懂,但如今我理解大半。讲述的大概就是类似“养老人生”的道理吧。
人生追求五花八门,“欲而不得”是我们苦恼的源泉,但是面临人生问题时,“欲而得之后”的事情也许才是我们需要真正领悟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