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月前,我和几个学员在微信群做一个小的分享会,学员H说最近感冒了,课程学习没跟上,要写的文章没写,生活也感觉乱糟糟的。我说那都是因为没有节奏感。这是我第一次提到“人生,需要节奏感”的说法,学员说:“对,就是你说的那个感觉,感觉节奏踩错了之后,后面就全乱了。”
什么是节奏感?
节奏感是指客观事物(包括人的生命和社会生活)和艺术形象中合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式引起的审美感受。
比如,音乐节拍的强弱、长短、力度大小等交替出现;舞蹈动作的反复变化,建筑物上窗户、柱子的排列园林别墅中花草的间隔栽培;绘画中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曲线的重复配置冷暖色、明暗色的反复调和;诗歌韵律的反复出现;戏剧电影中紧张场面与抒情场面的交替安置等等,都会给人以节奏感。
节奏感是一种形式感。古希腊的柏拉图认为能感受节奏是人类所独有的能力,人能够通过优美的节奏感到和谐美。工作中的执行汇报、生活中的买菜做饭、学习中的课程作业……如果把每一件事情串联在一起,应该是一个有节奏感的人生。
01 工作,需要节奏感
前同事T总被现在的工作所困,离职又担心找不到更好的下家,不离职又每天加班到凌晨,周末更是需要24小时随时待命。上周,看到她发朋友圈:“我讨厌现在的自己,连个像样的假期都没有,马上要五一了,我却不敢出去旅游。”
我写了一条评论:“做你想做的事,工作从来不是生活的全部。”
她没回复评论,而是在微信上直接咨询我,她该如何调整工作状态。后来,我给了她一些建议,主要通过一些小技巧来调整工作中的节奏感。就在昨天,我刚从沈阳出差飞回合肥机场,一打开手机微信就看到她发来的微信:“墨墨,我五一和朋友约好了去成都玩4天,谢谢你的建议。”
我很少发朋友圈,但每次做完线下咨询,必定会发一条长长的朋友圈对那次咨询做一个总结。
奇怪的是,每一次发完朋友圈,都会有3-5个美甲店主来咨询我关于咨询的价格和咨询业务的内容是什么。就这样,我从原本的3个长期合作客户,半年不到增加到了6个长期合作客户。
出差咨询结束后发朋友圈就是工作中的一种节奏感,工作中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节奏感,比如上班前用10分钟写个今日工作计划、下班在地铁公交上写个今日总结、每次开会都做会议纪录等等,都是工作的节奏感。
当你工作中每一件小事都是有计划的,都事先安排在固定的节点上,那么,你的工作就是一件有节奏感的事情。这种节奏感会让你的状态越来越好,进而影响着你的生活和学习的节奏感。
02 学习,需要节奏感
春节到现在,3个月不到,我买了200多本纸质书。朋友问:“你买这么多书,看的完么?”我说:“现在看不完,但通过主题阅读,一次能消灭几十本。”
有些书现在囤着,是为了以后在某个时间段,跟其它同类的书一起看,又或者当你需要某个故事、论据的时候,能快速翻到。
学习,也是需要节奏感的。
专注在一个领域,逐个攻破,同时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又需要做出详细的学习计划。
举个例子,2009年我考武术研究生的准备时间只剩下100天,我列出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比如每天学习14小时,其中英语3小时(听力1小时、作文0.5小时、其它1.5小时);政治3小时(背书1小时,刷题2小时);专业课8小时(前期看书3小时、笔记5小时;后期背笔记4小时、刷题4小时)。
这个学习强度特别大,有时候写笔记写到想吐,但我仍然告诉自己要坚持,上个厕所、出去走一圈回来继续写,必须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计划的任务。所以,最后满分300分的专业课拿到281分,其中2门课是满分。
进入职场后,我就规定自己一周精读一本书,那么,这无论是加班,还是有其它朋友聚会,都要挤出时间来把这本书读完。这,就是学习的节奏感。
有时候,觉得学习一个新知识太难,事实上是没有找到学习它的节奏感。这种节奏感不同于坚持,在固定的时间节点,做相同的事,你的心理和生理从某种程度上都能欣然接受,如果一旦停下来,就会特别难受。
03 生活,需要节奏感
周五晚上定了一个8点起床的闹钟,结果睡到12点才起床,周末的早餐、晨读都没有实现,整个周末感觉都荒废掉了。这是很多人在生活中的样子,有计划,但并没有按计划去实施,偶尔还会陷入无限的自责和懊恼中。
李思圆在她的新书《生活需要节奏感》中说:“你的人生,应该是一个系统的规划,其次,在每一个阶段,你都能抓住重点,找到方向。你就朝着自己心中所构建的生活模型,一日一日来,一步一步走,该快时快,该慢时慢,该调整时,也要试着去改变。”
在毕业后工作的五年里,每一年我都会给自己的生活定下一个大目标,为了明确这个目标,我将大目标切分成小目标,然后将目标数字化。告诉自己一个原则:为了实现每一年的目标,我将不惜一切代价,付出所有的时间和努力。
每一年的目标都超额完成,我也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并准备创业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在2017年底因为长期熬夜,突然大病一场,休息了三个月才好。也就是在2018年春节,没有回老家,一个人在合肥休养,反思自己,最终悟出自己的终极梦想:“帮助认可自己的人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那五年,我的工作、学习的节奏特别好,甚至是达到了疯狂的节奏,却忘了生活也需要节奏感,亲情、爱情、健康……这些也都需要安排在生活的节奏中来。现在回想:那五年,太忙,以致于丢失了真实的自己。
就如《菜根谭》里讲:“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太忙,则真性不现。故士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
人生不能太忙,也不能太闲,不能左右徘徊,更不能顾此失彼。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来就有喜爱节奏与和谐的天性,和谐与节奏是艺术所需要的。
而我则认为节奏感不仅仅是艺术的专属,也更是人生保持前进的刚需。
因为,没有节奏感,人生的每一步都会变得很难。
作者 | 江武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