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你们高中英语第一堂课,我们先不聊课本,聊聊“时间”和“选择”。

你们现在15、16岁,这个年纪的每一个习惯、每一次举手、每一分钟的分配,其实都在给三年后的自己“写信”。就像有人说:“今天的你,是四年前选择的结果;三年后的你,是今天选择的答案。”
董仲舒说人性分三品,可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中民之性”,没有天生的完美,却有通过选择和努力改变的可能。斗筲之性?那是给放弃者的借口,咱们不选。
高中三年,6个学期,36个月,1056个星期,5940节课……听起来很长,但每天的选择其实就藏在细节里:早读时是敷衍地念单词,还是认真记住一个发音?课堂上是害怕犯错而沉默,还是哪怕说错也要举手?晚自习是混时间,还是啃下一道让你头疼的题?
是把时间花在“应付”上,还是花在“成长”上;是害怕犯错而沉默,还是哪怕磕磕绊绊也要开口;是和抱怨的人一起消磨时间,还是和愿意往前跑的人互相打气。是和一群为了目标眼里有光的人并肩,还是在迷茫里追着别人的脚步?
这些选择,会慢慢帮你找到“同路人”——是和一群抱怨“太难了”的人一起消磨时间,还是和愿意互相讲题、而三年后的你,会站在什么样的路口:是看着理想的大学、以及以后喜欢的生活“可望不可即”,还是能底气十足地说“我配得上”?
这些选择看起来很小,但攒起来,就会决定三年后你站在哪里。

所以今天,不如我们悄悄和自己做个约定:从这堂课开始,试着做一个“主动选择”的人。选择认真听好每节课,选择别怕问“为什么”,选择和身边愿意努力的人互相照亮。
今天,我不想给你们灌鸡汤,只想请你们在心里悄悄问自己:如果三年后的你就站在门外,他/她会希望现在的你怎么做?是把英语当成“拦路虎”,还是“敲门砖”?是把每一天当成“熬日子”,还是“攒底气”?
记住,高中不是“终点站”,而是“换乘站”,你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在给未来的自己“买一张票”——是通往你喜欢的生活,还是被迫接受将就?
从今天起,做个“主动买票”的人。我相信,三年后你们再回头,一定会感谢现在这个“敢选、敢拼、敢把英语当成武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