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下楼吃饭察觉到了自己自动产生的一些情绪,深入思考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犯的三个错误。
第一,自以为是:下楼前看到了窗外阴气沉沉,但没有明确下雨的迹象。然后根据一个没打伞的人就判断没有雨或雨很小,虽然看到其他人都打了伞。因为自己希望是这样的,觉得带伞很麻烦,希望不下雨或者很小。于是直接跑了下楼。到楼下才发现雨原来很大,只能再回去楼上拿伞。
第二,随大流:原先都是爬楼梯,但当时自己突然心生倦怠,并且自以为坐电梯上去的人少,坐电梯不用等,因为现在是中午下楼吃饭的时间,上去的人少,下来的人多。于是去等电梯,没想到电梯在上面的时间越长(下来的人多),在下面等的时间也会越长。电梯门开的时候,电梯方向向下,因为看到很多人没进去,也跟随大流,想等向上的电梯。当时没有考虑,如果还在这个电梯口等,那么先进后进对上楼的时间没有影响,如果后进还可能进不去。旁边的电梯下来的时候,自己也没有想去那部坐,因为内心想跟随其他人一起等一会上来的电梯,结果等的那部直接上去了,于是又花了很长时间等下来。
第三,注意力分散:本来就没有时间,还在电梯里看专栏文章,实际只能看几句话,又想着看公众号,没看进去思考的也不深入。原本上来是为了拿伞拿手套,结果手套又忘了。认为时间耽误了太多,要快点,却又在下楼的途中去回答别人的问题,导致时间耽搁的更久。
以上三点都浪费了中午的时间,让时间很宝贵的我很气愤,下楼的时候情绪一下子就上来了,还好及时察觉到,才发现自己犯了这么多错误。
本来我的目的,是为了反思之后,想办法化解或克制这些情绪,思索之中,我突然发现,这些情绪并不全是缺点,并不是需要克制的。
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的,理论上人无论做出什么样的行为,都是对自己有利的,至少做任何事情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趋利避害,虽然实际上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并不能控制。
所以我单纯的想克制自己情绪,这个想法就是错的,因为这些情绪的产生,是为了趋利避害,如果不讲原因只讲结果,因为结果不好就要把整个都去掉,这样一刀切的做法跟情绪的直接反应没区别,我克制情绪的行为,其实就是情绪化的做法,那我克制情绪的意义何在呢?
我思考了那三个问题的出发点发现,自以为是也是有好处的,注意力分散也是有好处的,随大流也是有好处的。
因为这个世界永远是未知的,我们对未来永远只能判断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没有自以为是,我们就没有坚定的信心来面对未来。因为讲理性和逻辑,我们无法确定自己的判断的准确性如何。也无法判断自己应该投入多少在其中,没有盲目的相信在,我们就失去了很大一部分助力。从安慰剂效果看,信心对于疾病有30%的疗效,所以我相信信心对我们完成事情的助力不止30%。
最消耗人精力的从来不是什么脑力劳动或体力劳动,而是我们内心纠结的心理活动。比起未知我们宁愿获得一个错误的确定,也不愿意在纠结之中消耗,因为纠结的消耗更加巨大,而错误虽然有消耗,却并不是说一无所获,至少我们排除了一个错误选项。
虽然信心很重要,但是自以为是就让信心的效果大打折扣了。如果可以保留信心,并且减少盲目的自以为是那就更好了。方法就是在思考判断的时候,多用怀疑和批判性思维,然后给自己设置一个截止时间点,在这个时间点上必须选择一个当前情况下相对合适的选择,一但开始执行,就盲目的相信这个选择一定是最优的。在判断选择的时候防止自以为是,在执行的时候避免怀疑影响信心。
随大流也是有好处的,因为对人来说,虽然需求是趋利避害,但实际上就是为了获取更多价值。但价值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不存在绝对有价值的东西。而且价值必须在人群中才有意义,如果只有自己一个人,是没有价值这么一说的。所以我们获取价值的手段就是在人群中处于更高的层面。随大流的方法就是做大家都做的事情,虽然这样的事情没有多少价值,因为大家都在做,至少可以避免别人升值自己贬值,这是一个保守的保护自己价值的策略,并且不需要消耗时间精力,只要跟随就可以。是一个投入不高产出不低的实用策略,如果没有这种策略,为了达到同样的效果,我们不知道要付出多少成本。所以随大流很重要。
只不过如果有了更好的机会,随大流就没必要了,因为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价值,而随大流只能保证不贬值。所以有人就在随大流之前增加了主动的意识。主动的随大流而不是被动的。主动的意思就是由选择的跟随,如果我们选择了那些厉害的人,跟随他们,这可以让我们也获得比一般人更多的利益,这就是更好的策略了。
注意力分散也是有好处的。因为世界一直处在动态之中,都在变化,好会变坏,安全会变危险,如果注意力总是集中到一点,确实对某一点很有好处,我们就失去了其他的可能性。并且关注某一点会让我们有管中窥豹的思维,忽略了全局看待问题的角度,会变得固执死板。如井底之蛙一样。但是盲目的分散注意力也没有必要,因为当前世界危险已经非常少了,我们可以少许的关注外界,更多的注意力可以放在更有价值的地方。
最好可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搜索状态,可以分散注意力在所有的事物上用心。一种是行动状态,可以集中注意力以全力解决问题。目的都是为了更多的获取价值。
这么看来,我的三个引起问题的点,都是不可以克制的,因为都有各自的用处在。一件事物虽然有坏处,但它的存在说明了它本身是有价值的,在这个价值点还没有更好的替代的时候,克制抛弃引起的问题可能会大于原本的问题。这应该就是很多时候明明知道有问题,努力却还是无法解决的原因吧。就像电器一样,虽然不好用,至少能用,如果因为不好用就丢掉,连能用的都没了。
因此我要做的就是给决策一个时间点,在决策之前尽可能的怀疑,在决策之后尽可能的坚信。主动的随大流,寻找更有价值的大流。在搜索模式下分散注意力,在行动模式下集中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