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李笑来老师的文章,提到一个让我感觉新鲜又震撼的名词:多维竞争力。他用几何的概念形象的做了如下比喻:
“单一维度比较的是长度;
两个维度比的是面积;
三个维度及以上,比的就是体积。”
这或许和我们熟知的“跨界”似曾相识,却又给人以醍醐灌顶的通透之感。至少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离多维度的竞争力还相差甚远,但有了新的思考后相信会从观念里有一次全新转变的认知吧。
思考一:多维竞争力or核心竞争力
每次跨界,都是给自己拓展一个新的维度。可能很多人都会疑惑,如何在时间或精力都有限的生命里,是选择单一维度的突破,打造自己核心竞争力,还是拓展其他维度来形成自己的多维竞争力呢?其实,两者的平衡,既有互斥也有互助的交集存在。多维度打造竞争力积累成功后,确实能让自己的能力呈现几何级别的增长。但你至少要在一个维度上足够突出。因为如果连基本的生活必需开支都无法满足,没有自己拿得出手的核心基础能力,那其他维度的努力只能被视为“不务正业”,这时首先是打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当你能用第二竞争力、第三竞争力来辅佐核心竞争力时,你的核心竞争力才会更展现出惊人的力量来。
思考二:多维竞争力与开放性思维
观察我们身边优秀的人,很容易发现他们共同的特点:对新知识保持开放的态度。他们不会说:“学这个有什么用”或“这和我的专业没关系”,他们不会急切渴求在学习的下一秒就用是否产生直接收益来判断是否值不值得付出。在学习这件事上,或许我们不应该太局限范围,甚至可以刻意寻找一些“无关领域”去拓展,说不准在某个节点它们就会产生交集,帮你收获意想不到的利润。
正如李笑来老师说过,一个人的成长,是自己各种能力的“团队合作”成果。多去接触新知识,它可能在某一时刻就会让你达到脱颖而出的那个维度。在积累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耐心,并时常回顾一下,看看是否有一些节点已经存在了交集。李笑来老师用现身说法就很好证明了这一点,从他当初本着兴趣爱好出发的学编程、学概率学等这些和教英语完全不搭界的知识开始,是如何达到很好传授知识,形成自己多维竞争力的过程,看后让人颇有启发。
思考三:核心竞争力决定你能走多快,多维竞争力决定你能走多远。
不论是单一维度的深度突破,还是多维度的广度拓展,都只是我们提升竞争力、走向卓越的方法而已。反观自己,我们还是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去判断,现阶段努力的方向,那个对于提升自己最有帮助的维度在哪里?又应该如何去打磨呢?如果你已经有“一技之长”在专业领域领先别人很多步,那为了能走的更远,看到更多的风景,不妨跨界去尝试更多无限的可能,或许今后成就自己的就是当初不经意的任何一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