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被领导一个电话叫去,参加了一场无聊至极的饭局。
我不喜欢参加集体饭局,主要是性格低调不会搞气氛,而且又谈不了什么事情,基本是吸二手烟和听段子的多,觉得浪费时间。没有饭局,我也落得清闲。
昨晚快9点了,领导一个电话来说,有个**局**总要接待几位外宾,叫我当翻译,临时救急。领导来电估计也是挺急的吧,我只好答应并赶紧安排好家里事情,还专门换了套工作服。
路上我就纳闷,如果是重要的客人,怎么没有提前安排好翻译?赶到餐厅,**总就在门口迎着了,看起还真那么回事,可当我进入包厢就明白一大半了,什么翻译啊?就是陪几个外宾吃饭,最好是能歌善舞、会喝酒和打沙枪!
里面已经坐着几个年轻女生,但是都不会外语。她们知道是应酬,穿着比较随意,我一个穿工作服的明显就格格不入。我的领导也没来,我一个人都不认识。但是来了只能硬着头皮上,没过多久外宾到席,简单寒暄一下就开吃开喝……关键人家还有个翻译陪同,我就更尴尬了!
还好中途没有人吸烟,菜基本没动,都忙着相互敬酒。我也没喝,几个年轻女生倒是自告奋勇干了几杯。外宾也被灌的脑袋迷糊……最后,**总互送外宾回酒店,留下几个喝得脸红脖子粗的年轻女生,午夜12点自己找车回家……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丑陋的中国酒桌文化。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劝酒
到了酒桌上,酒不是你自愿在喝,而是别人在强迫你喝。这个来敬酒,一看是领导,那个来敬酒一看是什么什么。你都很难拒绝。不是不能拒绝,而是拒绝可能会伤人情,所以你最终难下决定。
这样的气氛就很不好,给人造成一种身不由己的感觉。你不劝酒不喝劝酒就是不懂事,你是带着任务来走人情的!你可能放开心情畅饮吗?
第二,以多为荣
中国人喝酒往死里喝,喝完一杯又一杯,喝少了就该挤兑你了,你不多喝,不往死里喝酒是不够意思,人家不会考虑你的酒量,不会考虑的你的身体健康。他把你挤兑的喝了酒完成任务(他未必就很爽),你身体难不难受就不是他要考虑的问题了。
第三,势利
在酒桌上进行敬酒,给领导敬酒是重中之重。你应该看准时机,要善于给领导挡酒,等等等等,如果你是领导,恐怕又该等着人来敬你了,在下属谄媚的祝福中获取一份优越感。
所有这些,都是中国人深入骨髓的奴性与等级观念的体现。
第四,虚伪
中国人喝酒从来不关注酒,只关注喝酒人。
他们把绝大部分的精力花在喝酒人身上,最多考虑这个酒的味道好不好,恐怕从没有人在酒桌上探讨过关于这个酒的口感、工艺、厂家、产地以及包装等等,可能你也会说:有病吧?谁会想这些?
第五,浪费资源
喝了那么多酒,你还吃得下菜?上了满满一桌子菜,恐怕到最后动不了几筷子。饭店不心疼,反正交钱了,还能剩一大堆泔水。可这实际上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第六,动机复杂
很多饭局都不是为了正事。正事办公室谈!有人说,喝酒真能办成事啊!如果对方真爱喝酒,你们干喝好不好?还能给你省钱。
所有种种,都是酒桌文化丑陋的表现。那不参加聚会,自己会不会和社会脱节啊?放心,你的进步取决于你的努力,学习靠聚会还办什么学校呀!
多参加聚会≠人脉广
尤其只是“没事聚一聚”“有时间聚一聚”的那种聚会。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新认识的朋友……曾经以为,去参加各种聚会能多认识些人。其实一旦脱离吃饭唱歌的环境,该不熟悉还是不熟悉。平时有事情需要帮忙,也不会好意思厚着脸皮麻烦这些“饭友”。想借聚会增加自己的人脉基本是不切实际的。安静做自己,人脉不是你认识了多少人,而是多少人想认识你。
多交流≠能进步、机会多
一对一的聊天尚且聊不出什么成果,更不要指望通过多人聚会能学到什么。
人一多,为了让大家都能对话题感兴趣,不至于冷场,最后大都会变成八卦横飞。除了扒些体育新闻和明星,还会扒扒大家都认识的人。人数只要一多,众生百态就出来了……
你真的能吃好玩好吗?
吃饭这事,人一多,就很难兼顾到每个人的口味。从选择就餐地点到点菜,一顿饭下来,很难说吃得有多可心。
少人数的优质聚会
上学时偶尔两三个朋友一起去改善下伙食,有时各付各的,有时轮流请。总之,谁也不会刻意去占谁便宜。算不上是聚会,但是因为足够放松足够融洽,至今都很怀念。
工作后,经济是宽松了但也开始体验到,一大群人一起吃饭的无聊,还有思想同步的人一起吃饭的趣处。
说到底,聚会这事儿,不在乎花不花钱,吃了什么,最重要的还是跟谁聚啊。
生活中各种聚会很多,饭局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吃饭,当你不知道去一个聚会的意义是什么,或者能得到什么,那么趁早推掉它吧。还不如花几十块钱买本书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