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看到朋友圈有人发了周杰伦的MV,我也赶紧点开看。
一般娱乐圈明星之类的新闻消息,我都没有特别关注或者去追,都是看到听别人说起,或者是话题被炒到无论打开知乎、微信还是抖音都是这个话题,没办法只能点开。
但是看到周杰伦发新歌,无论怎样,还是第一时间赶紧去听。
就因为是周杰伦。
这次《最伟大的作品》我觉得MV要比歌曲好,这是我看第一遍的感受。
因为我全程都顾着看MV周杰伦遇见各位名人大师在他们面前表演魔术了。
第二遍看的时候,才开始留意歌词,歌曲旋律。
穿梭1920,遇见常玉、梵高、莫奈、徐志摩等名人大师,在他们面前表演魔术。
我想,可能是周杰伦早就想干的事情了。
小船静静往返,马谛斯的海岸,星空下的夜晚,交给梵谷点燃。
有描写,有浪漫。
旋律,是周杰伦的旋律;作词,是黄俊郎、谢迪。一开始我还以为作词是方文山。
记得以前初中开始流行周杰伦的时候,我们还处在买录音带的年代和经济能力,能听到新歌的时候,基本是已经过去了一周以上的时间了。
但我以前并不是最喜欢周杰伦,虽然我也经常听他的歌。那个时候,会听杨千嬅、刘德华、王杰等,反正什么歌好听的都会去听,有时候自己买录音带,有时候借同学的录音带。
那个时候,我记得班里会放个大的录音机,是老师用来上课播放英语用的。但每当一下课,那个录音机就成了我们播放流行音乐的娱乐消遣,最终那个录音机播放音乐的时间比英语还要多得多。
有些时候还会遇到同学们抢着要放自己的录音带,你要放周杰伦,但我要放刘德华。不仅我要听我喜欢歌手的音乐,还要别人跟着我一起听。
那个时候,我们一边听着流行音乐,一边看着班上的调皮同学调戏其他同学,有些女生在看《那小子真帅》,有些男生因为通宵了一晚在睡觉。
那个时候,我们一边小心翼翼地上课,一边偷偷摸摸的往前后左右传纸条,老师看到轻咳两声,常常能把我们吓一跳,于是老师被评了“轻咳一声三招死”的称号。
那个时候,我们这头写下稚嫩的文字,那头在讨论谁喜欢谁而谁又讨厌谁的故事,这其中的关系被大家讨论得比食物链还长。
这一切,都是我们那个时候的痕迹。
与其说周杰伦的歌曲多好多火,不如说他就是我们那个时光的痕迹。
我们听他、转发他、描述他,形成一个共鸣圈,回忆这些时光的点点滴滴,在晨雨中,在落日下,在星空上。
喝一杯茶,交一个表格,回一堆信息,又回到现实中,跟工程和设计厮杀,跟总包和分包斗智,差点要跟他们说,你们听周杰伦了吗,没听不要跟我说话。
还好已经回过神来。
期待接下来专辑还有比《最伟大的作品》更好听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