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的作品《蜗居》在被拍成电视剧之后,各种讨论的声音就一直没有停息过。表面上看这本书中写的是想在大城市安家的普通人的挣扎艰辛,实际上在安家这件事情之下,人性中的自私、虚荣和贪婪才是更深的刻画。
我们常说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是贯穿我们的一生的。在各种各样的家庭缺陷里,人性中的劣根性会被不断激发放大。
一、郭氏姐妹的原生家庭导致了她们的扭曲人生。
郭海萍和郭海藻的原生家庭乍看起来似乎还不错,父母都是受过教育的人,尤其母亲还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两个女儿也都被培养成了名牌大学生。但这一双女儿在走上社会之后,一个虚荣一个无脑。
郭海萍很喜欢以自己受过高等教育自居,觉得自己和丈夫都是名牌大学生,理应在大上海拥有更好的生活。
但她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并不足以撑起自己的野心,当发现自己的工资涨幅追不上一路飙升的房价之后,郭海萍通过一味地节省和向丈夫施压要钱来满足她自己的贪婪。
在虚荣攀比心的驱使之下,郭海萍可以因为一块钱就和丈夫吵得面容扭曲。她逼迫丈夫向公公婆婆要钱买房,甚至让妹妹把和男友要结婚的钱都拿出来先支持自己的买房梦…
郭海萍的自私虚荣在买房安家的过程中表露得淋漓尽致。为了自己,她对妹妹海藻一步一步走入宋思明的温柔圈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心安理得地享受海藻用身体换来的福利。甚至亲手将妹妹送上宋思明的车,并说“我妹妹就交给你了”。
震惊于郭海萍的自私虚荣的同时,只要细细反观郭家父母对女儿的养育态度,就不难看出郭海萍和郭海藻的人生悲剧根源。
父亲得知海藻委身一个老男人做小三之后只阴沉着脸让海藻给她的男朋友道歉。母亲在知道海藻的老男人是个高管之后立马默许了他们的孩子,还把海藻和孩子再次托付给了海萍。
试问这是什么样三观的父母才能做出来的事情?这样的父母,怎么可能培养出三观很正的孩子呢?
海藻是因为父母想要一个男孩才降生的,因为没有让父母得偿心愿,反而拖累了父母的职业晋升,从小她就不被父母重视,教育甚至养育海藻的责任父母基本都推给了只大海藻七岁的姐姐海萍。
这让海藻的成长过程很缺爱,尤其缺少父爱。
在海藻一步一步误入歧途的时候,她的家人都在眼睁睁地袖手旁观。享受到海藻卖身得到的好处之后,这些家人也都默许了海藻的继续深陷。
所以郭海藻的人生覆灭是必然的。没有人给过她坚定且正确的人生观,她一直依赖的姐姐海萍同样三观模糊,根本不可能带领妹妹走出歧途。
更糟糕的是,同样受过高等教育的她和她姐夫苏淳一样在工作中不求上进。两个人唯一的区别就是苏淳用最后一丝清醒明哲保身,海藻却在物质的刺激之下越陷越深,还天真地为自己被包养的小三生涯找到借口------因为爱情。
最后郭海藻被宋思明的太太打得掉了孩子失了子宫,脑子里除了和那个男人的床笫之欢外没有留下任何其他有意义的事情。
可悲可叹,却没有人会觉得她可怜!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自甘堕落,甚至妄想用孩子插足别人的家庭,这样的下场当得起“活该”的结语!
但海藻的悲剧完全是她自己造成的么?显然不是。教育并不能保证一个人的三观正确,这一点在郭家完美印证了。
二、 郭海萍拼命撑起的一个家,会是她的儿子的成长乐园吗?未必!
海萍像着了魔似的要在大上海买房子安家,表面上看是要给儿子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实际上也不过是她的虚荣心在作祟:别人有的,我儿子也要有!
为了这个目的,海萍把妹妹海藻推到了宋思明小三的位置,也把丈夫苏淳逼进了监狱…
虽然海萍比海藻强一点的地方是她终于肯在自己身上痛下功夫,抓住机会慢慢开始了自己的事业,但她能清楚认识到海藻悲剧的成因么?未知。
郭海萍的父母并没有给海萍海藻姐妹俩足够好的三观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父母真心陪伴的意义远远大于丰厚的物质给予。
故事的结尾海萍的语言学校开张了,大概率海萍要一头扎进赚钱的洪流大业中去,以后陪伴儿子的主要角色是她的丈夫苏淳。
苏淳是一个比较懦弱不求上进的书呆子,因为没钱买房被老婆海萍逼得差点儿因为泄露单位机密进了监狱。经此事件之后,苏淳拒绝再借宋思明的光在单位混仕途,而是选择了网络卖书自主创业。
苏淳早就看出海藻正在滑入深渊,却只敢小心地跟海萍提一句,老婆一瞪眼就立马收声。他只图自保,根本没有一个男人应有的责任担当。
这样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又能比他们两个出息多少呢?
三、 宋思明的家庭悲剧。
宋思明混迹官场多年,老谋深算,这样的人的家庭又如何呢?同样很悲催。
宋太太把家里的余财拿出去放贷。除了相夫教子就是家长里短。夫妻之间早已没有了激情,平平淡淡地过着同居室友般的生活。精神上还时不时被老公PUA,几次三番想扬眉吐气离婚却终是跳不出宋思明的手心。
宋思明的女儿无心学习,成绩平平,却一心觉得爸爸有能力帮助自己搞定一切。想上个好学校,找爸爸活动活动就好了。对爸爸和妈妈之间同床异梦的生活,这个孩子同样心照不宣。
宋思明为了仕途一直忙于工作疏于家庭,有了小三之后更是和老婆孩子疏离,在自己家是如同一个工具人一般的存在。
那么他在海藻那里就是真爱么?很可笑,并不是。郭海藻相貌平平身材平平,只不过因为神似宋思明大学时代心头的白月光而被宋思明选中一偿心愿罢了。
巧的是海藻第一次以身偿债时来的月经让宋思明以为他得到了海藻的第一次,这又让他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海藻家人的贪婪虚荣和默许也让宋思明逐渐放肆,最后要求海藻给他生一个儿子。宋思明的态度很明确,除了名分,其他方面我都能好好照顾你们母子。
于是傻白甜郭海藻幻想着可以母凭子贵最终上位,越发心安理得地过起了被包养的生活。在宋思明东窗事发大事已去之后,宋太太打上门来,让海藻失了孩子丢了子宫再也无法成为母亲。海藻也才发现她和宋思明在一起的时光除了上床,还是上床罢了。
最终,宋思明的齐人之福无法享受,有儿子的梦想破碎,小三再不能生育,太太因为伤害罪要受到法律制裁,自己也命丧黄泉。留下的唯一的女儿还未成年,面对突然全盘破碎的生活,又该何去何从呢?
不一样的家庭,不一样的人,却都因着这样那样的阴暗人性,演绎着差不多的家庭悲剧。
《蜗居》这本书读来非常窝心,把人性中的阴暗面刻画得栩栩如生。在生活把我们挤压得五官都不稳时,还有多少人能顾及到三观呢?在人性中的虚荣自私不停膨胀时,还有多少人能记起自己的初心呢?而我们历尽艰苦要建成一个家的时候,又可曾真正明白家之于我们每个人的真正意义呢?!
不要让房子有了,却让心永远窝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