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有效的选择

我曾在不同的书中看到让孩子做选择的建议,自认这是一个好的方法,也多次使用,效果不尽相同。直到今天,我才意识到,以前使用这个方法时力不从心,都是因为我曲解了“选择”的含义。并非给了孩子两个选项了,那就是选择,选择还必须是有约束的。


1、给出的选择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

记得有一次,孩子磨磨蹭蹭不想去学校,我既着急又不想强迫她,便想着让她做选择。我故作淡定地问她:你是选择去幼儿园呢?还是去跟老师请假?孩子思考片刻后回答:还是去跟老师请假吧。她的选择出我意料,我差点没晕过去,我甚至不知道如何接这话茬了。

现在想来,我给出的两个选项是有问题的:只有一个选项我能接受,而且也希望并预测孩子会做此选择。显然,如果孩子选择的是我不能接受的选项,那么结果必然不能令双方满意。

2、给出的选择不能让孩子关注后果而忽略做事本身

孩子排斥刷牙,一直是我家的难题,我过去也经常给她选择:你是现在刷牙还是过会刷?要是过会刷,你一个人的话可别哭哦。好像每次这样问,孩子都会选择后者,而且真的会哭。

我想问题还是出在了我们抛的选择上,这样“带后果”的选择,会让孩子把重点放在不刷牙的后果上,而忽略了刷牙这件事本身的价值。

3、给出的选择,不应该传递威胁

经常在游乐场等地方,听到父母大喊:你走不走,你要是不走的话,你就一个人留在这里吧,我不管你了。这句话听起来是给孩子选择,但其实就是威胁:孩子若是不马上走,就得被抛弃。所以,应该不会有孩子出自本心地离开,即使是选择离开,那也是父母威慑下的不得已而为之。

有反思才会有进步,在以后给孩子提供选择前,我都要练习,先问问自己:我给孩子的选择是我们都可以接受的吗?我给出的是选择还是威胁?孩子听了我的话会觉得我是想操控他吗?

选择所表达的应该是:我站在你这一边,我希望你做某事,但不想命令你,而是想让你有发言权。

愿我们都能找到一种语言,培养孩子的自尊,让他们的心灵不受伤害;建立一种情感的氛围,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因为他们关心自己,也关心我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8年,2月3日下午,14:50-15:00在活动地点集合,15:00-16:00,新年第一骑,美丽的滨江湿地...
    yanxinglu阅读 548评论 0 0
  • 秋雨 天寒风霜落,净沙纤云没。 夜色入阶里,细雨敲青萝。 秋风 悄入疏林中,无事起尘埃。 闲庭无杂...
    微苒阅读 4,485评论 0 3
  • 一夜之间,那神秘的雪花已经降临在了我们的四周。早晨,我们小心翼翼的、充满好奇心的在这雪白的土地上行走,我们生怕把这...
    百合花任宣烨阅读 793评论 0 0
  • 闹市中心出现了一个特别悲惨的乞丐。这个乞丐特别悲惨,悲惨到除了“悲惨”没有形容词可以形容他的悲惨了。 因为是在...
    去年的茶阅读 17,974评论 164 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