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有这种现象,明明是普通景点,网红推荐后,便成为争相打卡的“网红地”;
平时吃的普通食物,经网红推荐后,就会成为香饽饽;开会发表意见时,我们也倾向于跟随支持率高的观点……以上都是从众效应在起作用。
什么是从众效应呢?
作者何圣君等人在《商熷定律》中写道,从众效应是指个人受外界人群影响,因而在他自己的直觉、认识和判断上都表现出与公众舆论或者与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一致的行为。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所罗门·阿西通过“线段实验”验证了从众效应。他著有《社会心理学》、《格式塔理论》等,对后世心理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众效应有三要素,行动=动机×能力x触发行为。比如一个人想锻炼身体,他通过跑步把自身的能量消耗掉,从而把吃下去的蛋白质转化为肌肉,消耗多余的脂肪,让自己身体更健康。
行动的产生了首先要有动机,比如跑步可能是因为他年度体检有脂肪肝,医生告诉他,如果再不锻炼可能发展为肝硬化。他害怕得肝硬化,所以他产生了强烈的动机。
那么只有动机还不行,还要有能力跑,比如他的脚扭伤了,就跑不动。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就是触发因素。
如果一个人的室友每天早上5:00起来跑步,每次起来都叫上他,那么他养成跑步习惯的可能性就很大。如果周围的人都这么做,你对某件事也跃跃欲试,这就是从众效应帮助一个人克服商熷做功的推动作用。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了利用“从众效应”为我们服务。
第一,对于坏的习惯,减少触发策略。触发是从众效应中关键因子。如越南归来的美国老兵,曾在越南大量吸毒,回国后,恢复吸毒的人很少,因为触发因素少。远离有触发因子的那些人和事。从众效应的负面作用也会显著降低。
具体做法如下,宿舍其他人打游戏,你就去图书馆上自习;如果办公室同事扎堆喝奶茶,你可以说自己在努力减肥,暂时不想喝。时间久了,没人约你,触发机制少了,你的行为也会少。
第二,寻找积极触发。如果你对读书感兴趣,可以加入读书群;如果你对跑步感兴趣,可以加入跑步群或者可以通过付费学习加入新的圈子。通过社群结交志趣相投的人,让他们成为你不断精进的触发源,让你们真正做到相互陪伴、砥砺前行。
第三,自创触发圈子。如果想要养成运动的习惯,最经济高效的办法就是和身边同样有这个想法的人结盟。和他们约定,每天固定时间相互提醒一起行动,这样可以形成最小的触发运动圈。
如果身边有相似需求的人不多,可以在网上拉一个运动群,每天打卡监督;还可以立规矩,每缺席一次运动,要么发20块钱红包到群里;要么被踢出群,再回来还要发红包。
这样既能享受触发服务,又能不时抢红包,运动动力就会大大增加。
“从众效应”就像双刃剑,既可能伤到我们,也可以为我们所用。只要我们了解它的原理,并加以合理利用,就能让它为我们的人生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