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王阳明,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心学。高中政治书上唯物唯心这一章节提到,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王阳明。而当时对于王阳明和心学的了解,也仅限于此。 如今,遇见了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推出的新版《传习录》,也对“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致良知”等观点有了更深的体会,深感幸运。
《传习录》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王阳明的重要著作。全书由上卷、中卷、下卷三部分组成,内容大多是王阳明和弟子之间的对话或书信。而新版的《传习录》,是在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点校版本的基础上,再次完善而成。
作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既可上马治军,也可下马治民,集文韬武略于一身。除此之外,还有一位和王阳明极为相似的全能大儒就是曾国藩。
为什么他们都能获得如此大的成就和赞誉呢?《传习录》给出了答案:修心。无论立德、立信还是立言,都要审视内心,遵从天理,知行合一,才能达到至诚、至信、至精的境界。
至诚
“凡学问之功,一则诚,二则伪。凡此皆是致良知之意,欠诚一真切之故。”
凡是做学问的功夫,“精一”就是真诚,三心二意就是虚伪,这些都是因为致良知的心还缺乏真诚确切。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几乎每个人都步履匆匆,忙忙碌碌,有的人看到别人买房买车或是月入百万,就艳羡不已、心浮气躁。其实,他们的内心是不坚定的,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电视剧《风筝》好评如潮,其导演、主演柳云龙顶住压力和质疑,用五年的时间迎来了“风筝”的展翅高飞。在电视剧快消时代,五年足够漫长,如果换做普通人,恐怕早就放弃了吧?
为什么柳云龙可以坚持到底呢?这离不开他内心的坚守。作家六六说:五年的心路历程,从骄傲到妥协到坚韧不拔。也许,柳云龙在决定拍这部戏的时候,就已经把后半生的金钱、前途和声誉押进去了。是诚意,是信仰,是对历史的尊重,才能把一个优秀的演员磨砺成伟大。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诚是心之本体。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以良知为指导,以真诚为根本,摒除私欲,永葆初心,才能最终实现目标,赢得未来。
至信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工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认知是践行的开始,践行是认知的成果。圣人之学只有一个功夫,认知和践行不能分成两件事。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知,是良知。良知是天理最灵动之处。只有听从内心的良知,切身实践,方能日益精进。
互联网红利时代,看到别人通过写作轻松实现月入过万,内心写作的愿望就无比强烈;看到别人有马甲线,于是自己也想健身塑形;羡慕别人可以飚一口流利的英语,于是也想练习英语口语……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很多人的目标也仅仅止步于“我想”而已,根本就没有付出实际行动。
综艺节目《演员的诞生》里,导师章子怡不止一次强调,演员要有信念感。其实,所谓信念感不仅仅是一种专业精神,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在追求梦想或目标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诱惑,王阳明先生强调,此时要“克己”,在良知的指导下,用强大的信念来助推行动。只有踏实践行,不说空话,日长进一日,愈久愈觉精明,才能逐渐识得天理。所以,永远不要给自己的拖延找借口,成功只属于实干家。
修身在正其心,知行合一,去做就对了!
至精
“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
心即是理。如果人心没有被私欲遮蔽,就是天理,不需要从外界增添分毫。
如今,我国大力提倡各行各业从业者要有“工匠精神”,这与王阳明先生提出的“立志贵在专一”异曲同工。如果每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能追求工匠精神,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那么,即使从事再普通的工作也能获得很大的成就。
有个同事生娃时请的月嫂,虽然学历不高,但一直从事月嫂行业,工作尽心尽力,比普通的月嫂更贴心、更周到,她服务过的每一家都对她十分满意,赞赏有加,并且主动把她介绍给有需要的亲朋好友。如此,一传十,十传百,行业口碑好,掌握的资源更多。如果有人想请她做月嫂,都需要提前预约。
至诚、至信、至精,都离不开日常的心性修养。用心做事,用心做人,只要功夫到了,你所付出的,别人都能看得到,时间也会给你最好的回馈。
如果你现在比较迷茫,找不到人生目标,亦或者工作生活遇到困难,不妨拿起这本《传习录》,慢慢品读,细细品味,将王阳明先生的思想精髓,化身为自身成长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