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听到塔勒布的这本书,是听《冬吴相对论》吴伯凡的介绍,尚未出版。核心观点是:“那些杀不死你的,使你更强大”。比如飞机失事会促使航空业提升其安全性;还有生活中那些强大生命力的杀不死的蟑螂。因为他们具有“反脆弱性”,或称抗弱性。因为过早的了解到这个概念,所以我一度不想花时间去读这本书。后面看到知乎上的讨论,认识到这本书远不是那个概念那么简单,其实是一本关于如何认知的书。
1、
我因为了解到反脆弱的概念而以为了解思想,而不去亲自读这本书,其实是有一种认知谬误存在。我们为了更好的掌握这个世界,会发明很多概念来命名。这些概念能让你简明快速的了解思想,但同时也会遮蔽其思想。这个差别就像是你google一个概念去了解一个问题与你在知乎上讨论这个问题的细节的差别。在实践领域,那些没有被总结出来的;在理论领域,那些未知的知识,往往更重要。好险,我差点因为“反脆弱”的概念而错失了一本书。
2、
现代社会分工明细,有很多领域依赖的知识,而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没有办法成为全知全能的人,所以很多时候只能依赖专业人士。比如去医院听医生的,上学听老师的。
幸好在我们这个国家“专家”已经变成了“砖家”。专家是因为术业不精,学识有限么?以医生为例。首先,他可能就是个庸医,没有自己的专业积累;其次,有很多医学问题,人类所知是有限的,病好了是自愈的还是干预好的无从可知;第三,专业人士有大的程度上有追求自己的利益,而抛弃职业素养,倾向于干预而不是无为。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心理学家捷尔德·盖格瑞泽有一条简单的启发法。不要问医生你该做什么;而是问医生,如果他处于你的情况下,他会做什么。你会很惊讶地看到其中的差异。即使社会分工很细,对很多问题,也要独立思考,多相信人的实际选择,而不要相信他的满口理论。
3、
我们常常认为:成王败寇,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但这仅限于教科书领域。很多与人类利益相关的领域,历史是由失败者撰写的。比如IT业,那些牛逼的程序员是不会去当IT讲师的,那多么低效,他们忙着挣钱去了;投资业更是如此,掌握了门道的人在埋头赚钱,挣不到钱的人通过写书,或者写书获取名声来赚钱。牛逼的企业家是很少写书的,即使写了,他所说的大多不是他成功地原因,他自己也不知道。
观念与观念之间的竞争,并不是胜者留存;留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是那些观念的载体,所以写书的人的观念则更容易留存。
所以,还是要去读原书的,你会与一个正义感很强的人海阔天空的闲聊,远比看看书评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