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凉
东野圭吾,这位工科毕业的日本推理界的作家,我从《白夜行》开始一发不可收拾的喜欢上了他,曾经在《嫌疑犯X的献身》里面被石神的“爱情”所惊艳,感慨这世界竟然也存在如此不可思议的谋杀方式,可以说是东野留给人类对爱无尽想象的空间——“逻辑的尽头不是理想国,而是我用生命奉献的爱情”。
用一天半的时间我看完了他的另一本小说《恶意》,再一次被震撼到,一直以为侦探小说找到凶手故事也就结束了,但在东野圭吾的世界却不是,他最厉害的地方也就是这里,他打破了写侦探小说的框架:找到了凶手反而变得不再重要,最重要的是杀人的动机,这对读者和作者都是一次智力的挑战,杀人动机变成了案子的主角。
《恶意》这本小说讲述的是一个作家在家中被人杀死,之后警方很快找了凶手,但就是无法得知凶手为什么要杀死被害者,动机究竟为何?小说在结尾给出了答案:凶手和死者是同学又是同事的关系,死者也是凶手的贵人,困难的时候死者还帮过凶手,于是问题就出来了,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贵人呢?原来凶手是因为对方人格的善良才杀死对方的,这虽然听起来令人费解,其本质上是在说两个人的世界观不同,从而产生的悲剧。
恶人的世界观和善人的世界观发生了冲突,恶人的心理活动是:
“我做了那么多的坏事你为什么还是帮我呢,恨你的善良,恨你的幸福,所以我要杀了你。”
因为这个原因凶手才会生出一股恶意,不是人性的问题可以做简单解释的,除了人性,这还和个人的生长环境、人生阅历、世界观有很大关系。
犯人的作案心理确实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杀人动机也由此揭晓,面对与自己世界观完全不同的人,他开始产生了困惑、焦虑、乃至恐惧,这也说明凶手是个懦弱的人,在他的潜意识里也保留着对死者的敬畏,因为敬畏里含有喜欢的成分,而恨是可以阻止敬畏的手段。
东野要说明的便是有些人犯罪就是出于一股与生俱来的“恶念”,人性当中的诟病,在《嫌疑犯X的献身》中,那个叫石神的嫌疑人,也有类似的心理动机,他为了爱而去杀人,杀人的心理刚好与《恶意》相反。
日本推理界近年除了东野圭吾的书,就没有太多令人惊喜的作品了,本格推理好像进入了死胡同,一些怪谈诡异的变革派大都呈现出扭曲病态的轮廓,读来也颇为烦腻,只有当我看到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嫌疑犯X的献身》的时候整个人都兴奋了,记得有次蔡康永在小S面前谈到这本小说,他的激动之情难以掩盖,推理的乐趣是在真相揭晓的那一刻,这种如发现至宝的心情也只有推理迷才能理解吧。
说起推理界的大师不胜枚举,只说日本就有太多太多了:梦野久作、横沟正史、江户川乱步、松本清张、岛田庄司等等,记得以前上自习的时候会欲罢不能的看下去,和作者斗志斗勇,可能就是这种乐趣才会让我成为如今的推理迷,甚至后来我也写了一部推理小说《杜鹃花杀人事件》,满足了我一下做侦探的愿望。
推理小说是一种消遣文学,虽然不能进入诺贝尔文学奖的范围,但也有一些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在成为文学大师之前都途经推理小说之路,从而得到锤炼写作的技巧,挖掘人性更深的层面。东野圭吾在背负着前人的优秀下在推理界杀出了一条血路,他不仅代表了推理界的业界良心,同时他也是现今日本推理界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