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希望能撑握高效的方法,从而避免趟不必要的坑。读子一篇万维刚老师的《关于学习的15个真相》,很有感触。不但提供了学习方法,也指出了关于学习的一些坑。
所以,写成读书笔记,希望各位家长或学习者根据自身情况,总结出和自身相符的学习方法。
学习认知误区
1、好学校能提高学习成绩
学校的作用是提供一个学习环境,安排学习内容,监督学习进度,考核学习水平,交流学习心得。学校对社交的作用大于学习的作用,至于"学习"这个动作,取决于自己是否努力,是否用功,是否会总结思考,发现好的学习方法。
我一开始也认为,好学校能提高学习成绩。其实不然,但它对学习的提高,真的一点帮助都没有吗?有,一定有。但它占据的比重太少。
一方面,从学校的作用来看,学习环境里都是爱学的,多少都会影响,让学生也跟着学习。监督严格,也会逼着学生学习。
另一方面,如果无论环境多好,监督多严格,学生自己不去用心学。只是跟着走形式,一样也是差生,不能提高学习成绩。
所以用心学这一动作比较重要,能占到95%以上的比重,学校只占5%。
这样的话,就不用选择好学校了吗?要,一定要,如果有条件的话。
精英式教育指学习的知识都一样,只是社交层都是精英。由于学校对社交的作用大于学习的作用,学习差是因为时间用在社交上比较多。那么学生的社交时间多,相对社交效果就会好。
如果进入社会都是从新开始的话,社交好的会占很大优势。加上好学校内社交对象都是精英圈子,那么,未来的精英网络就有极大互通有无的机会,得到的帮助较多。所以,社会上财富最多者不是学习最好的学生。
2、学习快慢决定孩子的聪明与笨
家长们不应该有这样的误区,孩子学习快就是聪明,学得慢就是笨。这样对孩子不公平。
心理学家看来,学习的快慢,并不是一种“特性”,而是与“情境”相关。有的人学这个快,学那个慢。有的学这个慢,学那个快。不能从一个人学习某种特定的东西的快慢来判断他的能力。
很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是辍学者,比如,牛顿,爱因斯坦。
3、学习(读书)讲究天赋,没有天赋读不好书
这是很多家长都有的固定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就是特别想信天赋的作用,擅长的东西就是擅长,不擅长怎么学都学不好。
这样说来,小孩生下来就不会说话,不会走路。如何评判他们有没有说话和走路的天赋呢?但所有健康的孩子最终都能说话和走路,他们如何得来这一技能的呢?走是靠无数次的跌倒爬起再来,说是靠一个一个音节,一遍遍重复练习而学来的。
所以应该用成长型思维模式来评价学习,这种思维认为学习不是天赋,而在于努力,只要努力用功,什么都能学会。
实验证表明,只要有这种成长思维,心态上就是有利于学习的姿势,帮助提高学习成绩。
学习认知疑问
1、世界上这么多知识,该选择什么领域学习和钻研
策略一,从幸福感出发,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心情愉悦。所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策略二,从社会适应性出发,除专业知识外,最好有跨界知识。就算以技术为生,也该学些批判性思维,撑握表达能力。
策略三,从成就高低出发,想要取得很高成就,至少在一个领域比一般人高很多水平。
方法一,在一个领域取得前5%的水平,这个技能就是你的决定性技能。
方法二,在两个领域同时达到前25%的水平,只要能反两个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就是顶尖人才。
方法三,非常专注地在一个领域,最多两个领域长期苦练。关注达到同行业的位置,其它辅助领域够用就行。
2、到底什么知识最有用
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来说,有两种态度。
第一种态度是,把知识当做一本使用手册。努力记住得越多,越方便大脑调用。
第二种态度是,根本不在乎一招一式的用法,而是构造一个知识体系。目的不是有朝一日能用到,而是为了理解这个世界。
所以第二种才是高手的态度。通才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对付复杂和问题和不确定的局面。
哪到底什么知识最有用呢?
知识在需要用到的时候哪一个最有用,其它的就没用。但另一天,别的知识有用,今天这个知识就没用了。
从这一角度来看,所有的知识都有用,也没用。那么这个问题就是一个伪问题,没有答案。
今天不知道明天的事,为应对明天的不确定,选择第二种态度,做个通才才是最佳办法。
3、该学习文科还是理科
理科,所涉及的是人脑的“流体智力”。所谓“流体智力”指运算能力及推理能力,要求计算速度特别快。所以从小就应开始学习,二三十岁开始就比较吃力了,进步也不大。
文科,需要的是大脑的“晶体智力”。它易随年龄的增长而退化。所谓“晶体智力”指知识的积累与沉淀,转化为阅历与经验。历史、政治、文学都要求的是晶体智力,所以晚点学都来得及。
策略一,取决于自己的喜欢。
策略二,根据两种学科需要的智力,在校时多进行“流体智力”训练,进入社会后,多阅读与写作,充分用“晶体智力”,积累人生阅历与经验,因为进入社会后,很难再用到定理与公式。
学习认知方法
1、记忆原理
人脑的记忆原理是“提起记忆”这一动作。对知识点经常使用这一动作,时不时通过回忆,把知识点提起一下,能把知识在大脑中的“短期记忆”变为“长期记忆”。
所以学习的本质就是把学习时进入大脑的短期记忆的内容强化吸收,写进长期记忆的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间隔一段时间,当你觉得快忘记的时候,提起记忆效率比较高。但一定记得“提”这一动作。
2、间隔并且随机的学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一定把前面学过的知识,先提起一下。并不需要今天学了,明天就得提起,这样花费的时间较多。时间相对长一些,以周为位效果较好。
随机的学习,并不需要有规律的规定。可以,今天读这本书,明天读另一本,过几天后再回来读第一本书书,记得读之间把前而读的回忆一下。记不住的马上巩固,这种记住的知识会较多。
3、分块刻意练习
训练内容分为有针对性的小块,进行大量重复练习,通过分析,总结、归类形成各块知识的“套路”。以后见到块相关的知识,总结的“套路”就很快能用上。
比如,你懂了很多下棋的“套路”,以手每下一步,你就会有相应的“套路”应对。所谓“高手”只不过是他大脑中“套路”较多罢了。
刻意练习就是脱离舒适区,中在压力状态下做事。尝试,失败,再尝试,再失败,直到撑握为止。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提高学习效率认知的一些方法和一些坑。
我想,如果了解了之后,帮自己或是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个科学的学习计划,应该没有多大问题。希望有帮助。
链接:如何提高学习效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