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听惊雷

于无声处听惊雷

对我而言,《振源私房课》像是时代洪流中的一个蓄水闸门,我们被时代大潮偶然冲刷到这里,被迫安静下来,开始思考,开始沉淀。以下是沉淀所得:

❶ 面临快速变化的社会,我们在害怕什么?

现代社会发展太快,在这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每个人都被裹挟:我们害怕“在本该奋斗的年龄却选择了安逸”,我们害怕时光无情“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我们害怕“同时起跑的人,别人跑的看不见了,我们却原地踏步且”后劲乏力”。说到底,我们害怕被他人超越,害怕被时代淘汰;

面对变化,我们想要解决方案。

❷ 面对时代挑战,你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当今时代,日新月异都不足以形容发展之快,也许可以说“分新秒异”。为了紧跟时代发展,我们也在不断应对。有人拼命赚钱,有人拼命学习,还有人拼命焦虑。然而,每天学习的人很多,但每天学到的人很少;每天赚钱的人很多,但每天成长的人很少。很多人的一年,只是一天重复了365次。但时光自顾自地不断向前, 不管你是有安全感还是有危机感。

能感觉到危机的人,都在探索解决方案。当大部分人在茫然和彷徨的时候,有一种人,他们以慢为快,结硬寨、打呆仗,从不追求爆发却步步为营、善作善成;他们理解时间的属性,从不苛求时光停留,而是最大化利用时间的馈赠;坚持长期主义,用科学的方法、合理的思维模型以及坚定的信念在自己的领域默默成长,若干年后突然发现不经意间自己已经超越了很大一部分人,已经踏上了成为巨人之路。

于振源老师就可能是这样的人。

❸ 《振源私房课》让我都做了什么?

1、学完7次网络课程:

2、读完5本书(平均每本书300多页,每天要读100页左右)

3、每天输出读书笔记1000字以上,总计24000多字的笔记;

4、每天打卡出勤,坚持早起,形成习惯;

5、共计3次公开实战,综合锻炼写作、演讲与表达能力;

6、争取到1次小组内分享,促进学习与理解;

❹ 为什么选择参加《振源私房课》?

因为害怕。报名私房课也经历了挣扎,现在复盘来看,真的是因为恐惧:

①高强度的读书和输出内容。研究生毕业已经10年了,心态不新了,且有些“老态”了,不知道还能不能适应高强度的学习和思考,内心是犹豫的,更是害怕的;

②生怕暴露了自己无知的面孔。本来顶着硕士研究生的光环暗暗自得:也算是念书20年的“高知”了吧,生怕被一次私房课照出无知的“原形”,人设坍塌;

豁出去了,挑战自己。一般来说,面对恐惧,我们会有两种反应:一是将自己彻底“裹起来”,成为“套中人”,从此远离竞争,自我淘汰;还有一种就是勇于突破、重塑自我。庆幸的是,我选择了后者。

❺ 我是怎么过来的?

1. 咖啡续命:以前我很少喝咖啡,偶尔喝点茶。但此次为了私房课,我提前购买了2大盒咖啡,每天都坚持到晚上12点左右,然后上午6点半之前起床;

2. 后勤保障:跟家人尤其是我夫人打好招呼,除了接送夫人上下班,其他的家务活尽量减少。也算是乘机偷懒了;

3. 专心致志:在我看来,世界上有两种宝贵的能力:一个是思考,另一个就是专注。如果能聚焦,水滴可穿石,绳锯可断木。

❻ 我收获了什么?

㈠有形的收获:

1. 两次公开演讲分享课,其中一次要求对外标价,付费参与(也是第一次,这是鼓起了多大勇气);

2. 第一次利用简书平台:个人品牌故事写作,获得1700多人的浏览量;

3. 正式开通个人公众号,进入个人价值打造新时代(第一次);

4. 一次性认识140多个各行各业优秀的朋友;

5. 优秀的学习平台:《得到》APP、樊登读书、振源读书会等;

6. 源源不断的精进书籍:《影响力》、《穷查理宝典》、《曾国藩传》、《好好思考》、《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等。

㈡无形的收获:

1. 于无声处听惊雷:之前每天浑浑噩噩地过也没什么,怕只怕当我们发现优秀的人是如何度过每一天,再反观自己,恰如晴天霹雳、无声之处响惊雷。现在来看,我恐怕是回不到从前了;

2. 学习并尝试使用开展工作的思维模型:黄金思维圈、把背包扔过墙、戴明环等;

3. 更好的学习方法:费曼学习法、6步读书法等;

4. 对待人生的心态:更加积极主动、好学上进、强大自己然后照亮别人;

5. 养成了一种输出价值的习惯:通过跟进课程,也逐渐养成了保持输入和输出的习惯。只有持续输出价值,才能保障生命活力长青,这是一种终身学习心态的外化;

6. 人生无限的可能:通过课程我发现,我能做的事情有很多,我的人生还有无限可能。

见贤思齐,与优秀同行,仰望他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精进自己。《振源私房课》不但让我看到了普通人进阶的可能,更帮我们总结了如何进阶的途径和方法。精进之法在眼前,且待有缘扣门环。

沉淀期间,于无声处听惊雷。这次,不仅仅是“当头棒喝”式的震撼,更是手把手、传帮带式的亲传。

于我,何其幸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