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抱着宝宝去小区的中央花园玩儿。那儿是小朋友们的聚集地,不同年龄段的小孩子聚集于此,结伴玩耍。和宝宝差不多大小的宝宝有好几个。对妈妈们来说,孩子是最好得话题,我不是一个太喜欢和陌生人说话的人,但在孩子上,我打破常规,和其他妈妈们交流交流经验。
一交流就会有比较。我家宝宝五个月了还不是很会翻身,有的宝宝已经翻得很熟练了;我家宝宝还不是很会坐,有的宝宝已经坐的很稳了;我家宝宝还不会在大人的辅助下站立,有的宝宝已经站的很好了。这样一比,我感觉我的宝宝落后了好多,我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立马给宝宝安排了一系列的大动作训练(以前我没有刻意练习,全凭宝宝自身发展),折腾了几天,宝宝每次都被折腾得想哭,看着宝宝委屈的表情以及越来越抵触练习,我深刻反思了我的行为:我是不是对宝宝要求太严格了,她还只是一个五个月大的宝宝,我却要求她一切做到最好。现在想想,我真的是太疯狂了,这不是训练孩子,这简直是摧残。认识到这个问题,我当时的心态已经很明显了:我不能忍受宝宝落后,或者说希望自己的宝宝一直超前发育。这和我以前最看不惯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就异曲同工了么?
不禁想起以前看过的一篇报道。孩子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各方面也要很优秀。于是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课外班,给孩子制定严格的计划,时刻监督督促,无时无刻不提醒孩子做到最好。这期间,孩子反抗过,都被他们一句“为你好”给顶回去。最终孩子因不堪重负,从高楼纵身跃下,结束了痛苦的日子。真是让人唏嘘不已。说到底,这对父母是喜欢自己的面子,害怕自己的孩子平庸,不禁揠苗助长,疯狂地折腾孩子,没想到换来这样的结局。
我们常说“儿孙自有儿孙福”我特别同意这句话,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天地,父母不要干涉太多。成为一名科学家和成为一名公司职员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么?当然没有,只不过是个人的选择罢了。如果以此作为衡量孩子成功与否的标准,那是多少孩子的悲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