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班

1979届空军军医学校第五护训队共招收了130名学员,我们被分为两个区队,每个区队有6个班,我分在2区队11班。

我们的班是按部队建制来的,一个班十人左右,我们11班是11人,这11个人的小班除了上课以区队为单位,其它一切活动,包括训练,出操,吃饭,休息等都是在一起的,实实在在以班级为家。

我们的班长是来自江苏金坛的淳梅,真是人如其名,清清洌洌的。初见时,是一个白净漂亮的小姑娘,后来相处中,方知是爱学习善学习的才女。读书作画,性格温和,可称得上知书达礼。只是多年后据她自己说,“手残党”不善厨艺,不过在我心中是瑕不掩瑜,我是真心喜欢读书人的。

我擀面皮、包包子和饺子的手艺是青梅教的。青梅来自徐州,在家是老大,在班级也很有大姐姐的模样,我做面食的手艺是在帮厨中她耐心教出来的,后来青梅搬家新房子,我们几个去青梅家聚,青梅说请大家去饭店吃饭,我们强烈要求在家中,大家齐动手,才有帮厨的感觉。看我熟练的帮忙,青梅感叹:教会徒弟打师傅。哈哈~~

我的上下铺是来自宜兴的玉娣,我的本家,温柔墩厚。只是后来她的良人在青岛,她随调到那里,变成了海军部队的一名药剂师,并安家在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生活幸福,只可惜见面机会不多。

桂萍与我来自一个县,我们县当年有5个人一起被录取,多年后我们5人的小群自吹为“泰兴五朵金花”,嘿嘿,不准笑噢。我们俩作为正宗老乡又同班,联系自多一些,上次在上海我们5人相聚时,她还是那样的精干,快乐的姥姥总是忙碌的。

班上有3位来自无锡的姑娘,菊芬,建平,亚萍。刚才说了青梅像大姐姐一样,另一个有大姐风范的人便是菊芬了,她是我们班副,努力上进,后来成了院内感染专家,在五十多时仍克服困难参与援藏,建功立业,她的职业生涯都献给了部队,实是我辈楷模。

建平是一个话不多的人,但学习能力一流,在工作中她不断学习,进步,也成功转行。后来退役后爱上了摄影,去了世界上很多地方,参观了好多博物馆,欣赏了美不胜收的大自然风景。我希望能走进她的梦里,感受一下我没有看到的世界,让生命充实。

亚萍是我一辈子的小姐妹,永远不能忘记的是,在学校她将发的蛋糕省给我吃,只因我喜欢;俩个人一起洗衣服,一个洗,一个涤;实习时给我留饭;冬天挤在一个被窝取暖……

小吴玲和加巧是上下铺。小吴玲来自我隔壁的县,是我们班的小妹妹,好像在我们队也是小妹妹的那种。记得有一次,大概因为训练太累,睡得太实的她从上铺掉了下来,把我们大家吓了一跳,她没事似的懵了。岁月更替,我们的小妹妹后来成了职场精英。

加巧就是个实在人,话不多,在人群中可能不显,但相处中你能感受到她的细心。前几年,我们同学在南京相聚时,她家中有事,但仍抽空来与同学们相聚,少年时的情谊是贯穿我们一生的财富。

晨曦做过我们短暂的班长,很能干也很有才华,现在她是一个优秀的律师。

至于我,一辈子是脚踩西瓜皮,滑到那是那。不过命运的齿轮在转动中让我结识了你们,幸哉运哉!!!

我的同学们……

我的十一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上一章 《三年十一班》(7) 《三年十一班》 (8) 十一班的军训队伍和保安队稍还有一些区别,保安队可以先看脸再决...
    彼得周阅读 191评论 0 1
  • 上一章《三年十一班》(26) 期中考试不错的成绩,让朱小凡成为了十一班令人瞩目的一匹黑马。对于“黑马”这个词,朱小...
    彼得周阅读 300评论 0 1
  • 上一章《三年十一班》(23) 晚自习第一节课开始之前,郑爽鬼鬼祟祟地递过来一张纸条。 “什么东西?”朱小凡疑惑地问...
    彼得周阅读 375评论 0 1
  • 上一章《三年十一班》(29) 三个人沿着梧桐大道往校门外走,学校里的人都走得差不多了,保安大爷拿着手电筒,开始做最...
    彼得周阅读 415评论 0 2
  • 上一章《三年十一班》(33) “你都会借给他们吗?”朱小凡很想知道她是这么对他们的。 “我没有那么多。”沈熙媛没有...
    彼得周阅读 20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