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I 丹思心舞
【个案总体情况】
来访者是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的青年女教师,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对周围事情没有感觉,丧失生活兴趣,有自杀企图,并尝试过自杀。回溯其家庭情况,因为母亲在男女关系上比较混乱,父母长期不和,后来在跟父亲单独相处时,又遭遇了猥亵。这些创伤可能在不同程度上成为诱因。
这次督导在进入个案的分析之前,老师对于动力学取向的咨询和督导做了比较系统的阐释。个案解析部分,重点回答了咨询师的几个督导问题:1、如何评估来访者的人格发展水平;2、个案是否可以评估为创伤应激后障碍,具体诱因和如何处理;3、后续的工作方向。
【咨询理论/技术/方法】
1、动力学取向的咨询与督导:
动力学取向的心理咨询/治疗是采用精神分析理论、思路和技术但并非经典的精神分析,基本概念是移情与反移情,这个互动过程需要在督导中得到充分呈现。广义移情是指个体将在早年跟父母的关系中产生的反应模式投射到更多的关系之中。
在督导中,父母是A,来访者是B,咨询师是C,参督者是D(多人D1,D2...Dn),信息的传递过程可能又被滤掉的信息,参加督导的成员接受到的信息又不同,所以动力学取向的督导一般汇报20-30分钟,以便将足够的过程呈现出来。督导中的材料是在原始材料上提取的材料,其中互动过程的材料也很重要,需要充分呈现出来。
参督学员的旁听与提问、反馈,可以包括:
1)要求补充资料;
2)给与现象学的表述以及自己感受(包括身体上的感受)的反馈,但要避免对咨询师和来访者做评判;
3)分享相关的经验,揭示更多可能性。
2、如何组织动力学取向个案汇报材料
一般来说应该包括几方面内容:
1、客观材料(基本情况)
2、主观材料(主观感受、假设和评估)
3、重要关系(来访者现实生活中的关系)
4、咨访(治疗)关系和互动。
咨询师一方面要准备文字版,一方面讲解时要配合细节和情感呈现,让这些材料得到更好的呈现。
【个案概念化】
1、人格发展水平
人格发展水平分为精神病性、人格障碍但非精神病性、神经症性、成熟的人格水平四层次。这个来访者能够找到工作、寻求心理治疗并维持治疗关系,思维和讲述有整体性,都说明这个来访者的人格发展水平比较高,至少是神经症以上。
从个案的一些症状(记忆下降、恍惚等)来看,像是创伤后的解离状态,有退行、回避和否认。每个人都有多重人格水平,创伤情况下,可能产生人格解离。
2、创伤及PSTD(创伤后应激障碍)
将创伤的事件和创伤的结果区分开来。创伤后应激障碍核心症状:创伤事件一个月以后,还有画面闪回、警觉度提高、有回避等行为。创伤性事件是指危及生命或在生存信念上让人崩塌的事件。成人遭遇的一次性的偶然创伤事件是一型创伤,多次发生在小时候的创伤属于二型创伤。
从个案被父亲猥亵后一段时间有做噩梦、并产生回避行为来看,一型创伤比较明显,是否存在母亲方面导致的二型创伤先划个问号。
3、象征层面的解析
动力学咨询更多是在内在的、象征层面工作,而主要不是现实层面,咨询师要具备象征层面工作能力、理解象征性意义。包括躯体象征、行为象征、梦的象征、表达中的意向象征等。比如来访者描述内在有个“大刀”和“小贱”,就是认同了自己是那个小贱,有自责自罪的心理。
【自我反思与经验学习】
这次督导老师将动力学咨询与督导的特点做了详细讲解,让我有了更系统的概念,特别是在受督者和参督者的不同位置上,如何利用团督的场域来交流更多的感受和体会,是我们理解和利用广义移情的很好的方法,以后要在团督中更好地实践这种浸入式的学习。
另外,SH老师讲了很多在象征层面的工作,需要在以后的咨询工作当中慢慢实践和体会。
【咨询建议】
正如老师在督导中提到的,可以帮助来访者看向那个委屈的、无辜的小女孩,去除内在的羞耻感,对想象中的父母有愤怒的表达。孩子往往有为父母进行道德上的辩解和防御的倾向,要帮助来访者看到自己的无辜,以成人的身份与父母做一个分离,不再卷入他们的关系和背负他们的错误。
【督导金句】
“诱因比症状重要,形式比内容重要。”
“如果不能建立稳定的关系,早期的创伤一般比较重。”
“梦中的他者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