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可我们求学路上,你见过舍不得教给学生知识的老师吗?
老师会不惜花费自己的时间、精力来教导学生,甚至有时不怕得罪你,也要惩戒“小懒鬼”,那屁股上的巴掌,手心里的红肿,我们一定还记得!
当时咬牙切齿;如今感恩戴德----多亏老师那时揍我,才让我没有耽误学业……
有良知的老师是不会不管学生的!
大多数老师心里都装着学生,盼着他们能成长、进步,哪怕面对调皮捣蛋或者学习困难的孩子,也都会尽力去引导、帮助,不会故意不管不顾的。
每一个教师都会以学生的成长进步为骄傲,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他们看到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眼神,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一切为了学生,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让他们开心不已。
有人说:大部分老师都不会挽救坏学生。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现在没有“坏学生”这一说法,这对学生是侮辱!
这里的“坏学生”人性化地分为学困生和行为偏差生。
学困生,就是学习困难的学生。
这一类学生老师主观客观上都是不愿放弃的。
就说每次考试后成绩大排队吧,三率一均分,“分分见血”,哪个老师不要面子,所以他们会想方设法提升学生的成绩!
除非家长和学生彻底躺平摆烂……
另一类是行为偏差生。
行为偏差生主要是指在行为习惯方面出现问题的孩子。
例如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爱捣乱、有攻击性行为、撒谎、偷窃等行为。
这些学生可能是因为家庭环境不良(如父母溺爱、家庭关系紧张等)、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影响或者自身心理方面的因素导致行为出现偏差。
你读一读,就头疼吧!
如果是你,要“挽救”他们,从哪里下手?
一个教室里有十几个二十几个这样的孩子,你怎么办?
好不容易疏导了,感化了,不几天又反复了,你怎么办?
你“剃头挑子一头热”,家长就不配合,你又怎么办?
你不是专职辅导教师,你还有相当可观的教学任务,你又有多少时间?
这些学生可能存在长期的行为习惯差、纪律性差或者心理方面的问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纠正,老师能力有限方法失当又怎么样?
有的学生比较叛逆,不愿接受老师的教导,对老师的关心和管理持抵触情绪,又该怎么办?
……
看似老师“不管学生”或“不挽救学生”,其实是一种错觉:也许是老师时间精力有限,关注每个学生上可能会出现不及时;也许与家长孩子沟通让老师暂时感到棘手;也许孩子反反复复,老师给他“冷静冷静”……
目前教师负担特别重:教学与非教学任务过多,工作时间过长,家校沟通压力大,评比检查频繁……
所以教师们的压力非常大!
有的家长把对孩子的教育地焦虑,全推给学校老师。
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应对来自家长的疑问和责难。
一些家长对学校、教师有着过高期待与过度依赖,存在“甩手掌柜式放任”和“投诉举报式参与”现象,教师处于时刻可能发生的舆论高压之下,为保护自身“不被追责”不得不做大量工作。
家长是孩子第一老师,是孩子的坚强后盾,!
家长和老师是孩子的成长伙伴!只有家校合作,对症下药,才能真正“挽救”孩子!
我们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和孩子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
我们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当他们犯错时,先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再进行引导;
我们善于发现孩子的优势学科或特长,如有的学生虽然成绩不好,在体育、绘画方面有天赋,就认可,就支持,吸引他们参与到学习中来……
老虎嘴上拔毛,难不难拿出这份勇气和耐心,孩子一定会茁壮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