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商业看运营
互联网公司的本质也脱离不了商业的本质,无论是业务型互联网公司(如电商类、团购类),还是内容型(如知乎、豆瓣)或功能型(如滴滴),最终都要实现价值交换,也就是商业的本质。业务型公司卖货,内容型卖知识,功能型卖服务。
价值交换的环节会有三个角色,价值生产者、交换规则确立着、价值消费者。互联网公司中,我把产品、研发定义为价值生产者,产品输出产品方案、研发开发落地,然后产品上线。到这儿,产品和研发的主要工作就已经完成了。产品上线了,那接下来如何让产品的价值交换出去?价值如何定义价格?如何让价值最大化?如何留住价值消费者?这些问题的解决者就需要---运营。
2、互联网公司的运营要做什么?
从商业本质看,运营是交换规则制定者,这是广义的抽象的概念,但可以对运营的定位和角色有基本的认知。在互联网公司中,运营的细分角色多种多样。
基本的运营分工是: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
有的公司还有渠道运营、新媒体运营、社群运营。
内容运营
近些年,内容为王的论调越来越多。互联网行业发展到今天,从最初的新闻资讯、bbs到现在的多元化互联网产品形态,用户选择也从单选项到如今的眼花缭乱。这几年出现了几款现象级的昙花一现的产品,如火爆朋友圈的足迹、脸萌。反观其产品形态,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吊起了用户的猎奇心理和低频需求,但并无其他更有吸引力的价值体现。而新浪微博、已经做了搜一搜看一看的微信却依然在龙头老大的位置。内容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内容运营做什么?创建内容(PGC、UGC),制定内容发布规则,筛选内容。
活动运营
交易平台的活动运营大概是最忙的工种了。以天猫为例,节日。活动、季节活动、品类活动,还有自创的双十一双十二购物节。活动运营每年初就会把全年的活动计划做出来,接下来就是执行和复盘了。
活动运营的价值在于时刻刺激用户神经,调动用户的参与积极性,实现价值交换。
用户运营
大部分的公司是AARRR模型,整个流程中核心的对象就是用户。从获取用户到活跃、留存、交易,每一个环节都在研究如何让用户来做产能。任何互联网产品,用户都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指标。
用户运营,关注点在于对用户的属性分析、心理分析,来做接下来的运营动作。
渠道运营有流量渠道运营、用户渠道、销售渠道等。
新媒体运营如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用户平台的大号运营。
社群:BBS、qq群、微信群等。
3、运营要做到什么样的高度?
运营不是机械化的执行,需要多面手和一个高质量的大脑。
早期大家对运营的认知就是操作上线下线、添加删除等此类执行工作。实际在运营的序列,是存在更高级更有难度的能力的。
入行1年左右的运营,确实也只是具备基本电脑操作和数据简单处理的能力,但执行力,是考验这个阶段运营好坏的核心指标。
初级运营:可以有简单的项目能力,独立负责基本的项目。
专业运营:能独立负责一条或两条业务线,有对业务的基本观点和判断。
高阶运营:可把握业务的方向和策略,有管理能力和领导力。
在类似BAT的互联网公司中,运营的能力模型规则大同小异,但老板会更关注人的每一个模块的能力表现和能力提升。每一个运营应该对照模型规则对自己的能力有个大致的画像,了解自己的短板,并加以提升。运营的高度也就没有那么难以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