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关注会让资源倾斜,一旦资源失去平衡,得失心就会失衡。
昨天和一个快递师傅很有意思的对话,我让他送到楼下,他来的时候跟我说了一句话“我们送快递的很辛苦,你就不能体谅一下?”我当时愣了。细想下来我觉得很有看头,这也让我联想到了最近的一些热点。
先拿这件事来说,我可以体谅,但是体谅并不是让我失去自己该有的权益来体谅你。我填写的地址就是我住的地址,我投入了你来服务,天经地义。好比看到喜欢的东西我理应付款一个道理,我买到了欢喜的东西,商家也因此赚到了利润,谁也不欠谁。当然如果是免费劳动为我送件我无话可说,然而并不是。我可以理解你的辛苦,但是用辛苦(你也得到该有的报酬)来剥夺我该有的权利,这也许是一种病态。
最近,准确的说一直以来社会上存在的声音,呼吁照顾弱势群体,顺丰快递小哥、武昌小伙子、农民工大叔……没错,看到一个老爹爹大冬天在火车站带着孙女路边吃热干面,我跟你们一样会心疼,看到年长的人拖着车举步维艰我也会心疼。记得有一年在云南的时候,我坐在路边上,看到一个老奶奶背着一个偌大的蛇皮袋在路上走了几个来回,最后满是好奇问了一句才知道,老奶奶住在山上攒了很久的瓶子,背下山找废品站,耳朵不好使,眼睛也看不太清楚,走错了几次路。当时心里莫名的难受,虽然袋子并不算干净,但是没有太多犹豫帮他蛇皮袋背了过来,背上之后才发现这个重量连我都觉得有点吃力。
所以,正常的我们看到这些都会恻隐,我们也该关注并且做一些举手之劳的动作与慷慨,尽一己之力多一些友善。
然而这种关注太过的话反而会适得其反,就比如今天的快递小哥,他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理性受到保护,我试想,也许他刚开始也不是这样,因为人们号召呼喊广为流传多了,才慢慢变成这样。就好比你遇到一件事情,也许你本身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大碍,但是旁边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跟你说抱怨,灌输这口气不能忍,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你原本平和的心态逐渐就会起波澜。妈蛋,还真是,气死我拉。这种这种心态很奇妙。
所以我们关注弱势群体是好事,是每个人内心里真诚的善意,然而过分的关注,在某些事情上会适得其反,就会完成天平的倾斜。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段子,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给乞丐钱?是因为你所施舍的那个乞丐有可能比你更有钱!我们细想一下,现在的“乞丐”真正赖以生存的方式是收刮人的同情心。当人们的同情心泛滥的时候,就会滋生越来越多的人。
在小时候父母给我们不断溺爱,带来的结果就是理所应当,甚者变本加厉。因此凡事有个度,不轻易站在自己的角度发起号召与呼喊。
另外一个层面,弱势群体是资源匮乏的代名词,你我在某个特定的层面都可以说是弱势群体,金钱不够,是弱势群体,时间不够是弱势群体,相貌平平也是弱势群体……是不是每一个弱势群体都需要大肆宣扬的照顾?不一定。我们需要的不是号召照顾弱势群体,而且加强个人的道德素养,彼此尊重。我在大街上看到手脚不便的人,我会很快抽回眼光。因为我知道他们一样是正常人,他们也希望被正常人一样看待,特别的慰问反而会让他们不舒服。曾经看过一个演说家的节目,一个没有双腿的人坦言,他们不需要独特的眼光,只要善良平和的微笑就足够。过年在家看到一个电视剧的场景,学校安排一场活动,表彰家境不好勤俭节约的中学生是如何年年成绩位居前列,期望通过这个活动让他们收到其他人的尊重与学习的榜样。然而得到的却是排斥。因为在某些人眼中他们是“弱势群体”需要特殊照顾,然而,他们也许只是一样跟正常人一样生活。安静努力的为自己的生活。
所以,每个人都是特定的弱势群体,不过多关注。这样会让一部分人滋生病态,同样也会打乱一部分人的生活节奏,因此,遵循自己内心做一些最实在的照顾与恩惠 最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