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值得过的生活,会超越金钱、享乐、权势,不是说基本保障不重要,而是不要让它们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而书中提到苏格拉底认为“年轻人的两个内在敌人就是追求快感、片刻欢愉、放纵、游戏等,以及追求所谓成功、金钱、权力。”
它给出了对第二个敌人的解释,是指在遵守现有的象征秩序、社会规则的前提下去追求的亲钱、权力、地位这些东西。

我们当然需要激情和能量,只是我们需要用它去对抗和远离那些对我们成长好物益处的事,同时去参与、去创造真正值得过的生活。
我太喜欢标题这句话了,也是书里79岁的作者向我们传达的一个重要观点。为什么会提到作者的年龄呢,因为这是很难得、很懂年轻人,也很了解社会发展规律的一个作者。
他认为年轻人正在打破传统的、旧有的(甚至有些是虚假和矛盾的)思想,这个过程是非常非常艰难的,但年轻的一代仍然在做这件事。
“直到现在,所有的社会象征秩序都是等级化的秩序。”而年轻人将有一部分责任在于要创造全新的象征秩序。有些东西需要打破、有些需要远离、更多的是要重建。

发挥自己的能力,去构建自己能够创造的、真正的生活。(就是当你想要远离一直让内心拧巴、焦虑、充满不适的所谓的家时,能去过的那种真正的生活。)
我的理解是,有勇气、有能力且不被糟糕的过去牵制,才能真正实现创造(或是重建)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生活,并且这种生活可持续,会让你感受到平静、自由,可以专注于当下,而不再想要折返回过去。
与上一代之间的和解,不能靠心智成熟的一方倒退来实现,这是不现实的。现代人能够前进正是由其主体性来支撑的。

书里也占用了大量笔墨描述男性、暴力、父子关系、掌权、女孩等等这些与过去传统观念及律令相关的话题。比如男性在成年后的很长一个阶段里依然是男孩,而女孩从小就在不断灌输怎样成为女人。
作者提到这一问题的根源是男孩不知如何成长为与自己年龄相符的男性,因为父辈很少在这方面传递有效经验,但女孩却在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已经成为女人了,这部分则太过了,够成熟、够“冷酷”、够现实。
谈论它们,是因为被规训过的年轻人内心和思想都不够自由,这种状况之下,很容易在新旧观念的交织中迷失方向。
令人欣慰和稍稍有点兴奋的是,现实会给人带来成长的动力,以及下定决心改变的勇气,剩下的就是找方法,不断朝着想去的方向走下去,即便没有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