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便是力量

初三实验(1)班,张家瑗同学作为第一周的汇报小组成员,配合组长等人准备周五的汇报。小组同学和组长按照语文作业一般来要求:写作手法、意义、内涵等内容。孩子带着不愿意重写和对老师曾经说“写多写少没关系”的声音来找老师。

为了给自己一个缓冲,首先邀请学生去楼上的初三5班帮助拿一份文件。这期间,仔细认真阅读学生的阅读报告,思考回应方式。厦门下来,谢谢帮忙,给回阅读总结,进行对话。

老师:你觉得自己这样写可以吗?

家瑗:我想这样写。

老师:那好,有你的这个答案够了,就它了。

就这样,它结束了,对话结束了。在学生离开的时候,明显感觉眼中含着泪水。走到一半,我突然想和学生一块探寻小组内其他人的感受、需求和想法。呼唤孩子回来,继续进行对话。

随后和孩子进一步沟通,为什么同学们会那样子写?他们感受到的是快乐,是阅读的乐趣吗?惯性使然,感觉大家并不快乐。当感受到被老师接纳之后,老师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渴望”和“期待”,大家能够将所看的书和教材、试题联结,甚至可以尝试自己命题考同学考老师。孩子也主动打开,表示自己背诵不下来,表示自己的历史不好。

和家瑗的对话,她哭了,是感动的眼泪,是信任的眼泪。其实,在这个故事中,我特别幸福,家瑗不仅仅给了我契机去展示我的理念,更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力量和勇气。展示和追求真我的勇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