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快过年啦,写写温情小文。
我看的电视剧不多,因为看剧速度极慢。同时一部自己喜欢的剧又可以反复看很多遍,最后索性买回一套DVD放在家里。不得不说,每次看《请回答1988》都能戳中我,那群胡同里长大的孩子们,让人牵挂。胡同里的长辈们,那么可亲,就像看到我们自己的父母。
最喜欢剧里的那首歌,《donna》。
Oh, Donna, oh, Donna 噢,丹娜,丹娜
I had a girl, Donna was her name 我有个深爱的女孩,她叫丹娜
Since she left me, I never been the same 自从她离开,我的一切都变了
'Cause I love my girl 因为我爱她
这首歌第一次出现时,我就觉得,非常完美的展现了温情的胡同里的家人们的感情。虽说1988里感情线不是最主要的,还有邻里之间的亲人般的交情,还有家人之间的关怀,温暖。就像春天午后的阳光,温暖的包围着你。甚至让我想起每次回家时,窝在家里的沙发上,爸爸大声的问着我,你要不要吃什么什么,让你妈妈给你做~妹妹说,姐你要不要吃什么,我带你去吃。妈妈说,别闹你姐了,她工作忙,难得休息。
剧里充斥着各种打电话的场景,一声嘟的电话响了,大家都充满好奇,到底是谁来了电话。宝拉接着男朋友的电话,弟弟余晖被小太妹欺负,不能让家人知道只能小声说话。不像今天,大家都用移动电话,电话一响,不好意思,我借过一下,要么走进房间,要么走到门外。
说起来,我突然有些怀念那些年,移动电话不那么普及的年代。
嘟。。。亲情热线有你的来电。
1988就是我们
德善的老爸就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的父亲典型,大嗓门,最喜欢吃的菜是德善妈做的小菜,最喜欢喝烧酒。在儿子说德善不够漂亮时立马发脾气,说这是你姐,我觉得我们德善比明星漂亮多了。
在退休那一天,德善爸也终于松了口气,胡同里的孩子们长大了。却又在听着德善姐弟几人送的感谢奖牌时泪流满面。宝拉婚礼时,因为一双不合脚的鞋,担心搞砸了宝拉的婚礼,一个人在礼堂大哭。那个在经济萧条时都没被击倒的爸爸,哭的像个孩子。这也是1988俘获许多人的重要原因,每个人物都很真实,他们在演着自己的故事,过着自己的人生。
孩子们当中有学霸,也有学渣,喜欢玩游戏,看小人书,吃炸鸡,吃零食。下课后偷偷藏起的成绩单,别人家成绩优秀的孩子,大家一起挤在小伙伴家里看恐怖片。令人怀念。
它让人流泪,不是因为悲情剧主人公命运太过悲惨,而是我们看到年少时不懂事的自己,看到胡同里的友情。没有青春剧“主流”的出格,狂热,堕胎,它也告诉你,孩子们都会拥有自己的人生,当你疲惫时,回过头,身后有支持你的家人与朋友们。
宝拉看起来一直是小胡同里的大姐,不苟言笑,成绩拔尖,参与学生游行示威,她看起来很强,在看到母亲为了让她脱身拼命解释时低头了。宝拉说的这句话也是很多网友印象深刻的,
“比起她自己,她有更想守护的,那就是我,但当时我并不知道。人真正变强大,不是因为守护着自尊心,而是抛开自尊心的时候,所以妈妈很强大。”
结束
那一年没有无处不在的整容,没有看不完的各种英剧美剧韩剧日剧各种剧,可以吃到的零食少的可怜,偶尔拿到一盒亲戚给的进口巧克力舍不得吃,放到变质,那一年,大人们的日子并不是那么好过。。
家长里短,少年不知愁滋味,幻想,烂漫,带着牙套的自己,放学回家的那条小路上,还有香脆的炸土豆,抽奖游戏,有时候希望回到过去,因为那时候父母还没有白发,因为那时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还在。
充满岁月感的带着天线的电视机,还不能挂在墙上,放在电视桌上,近乎神秘的电视机遥控器的藏身处。
1988里韩国的大历史背景,只是导演把我们带到过去的时光机,那个跳着狗腿舞的德善当上了奥运举牌小姐,身后是胡同里的人们为她助威,有一腔热血的宝拉,还有烫着卷发的妈妈们。。
当孩子们都长大之后,胡同也老了。一家家搬走,宝拉家是最后一家搬离此地的。看着空荡荡的胡同,散落地上的灰尘。德善推开阿泽的房间,恍惚之间看到小伙伴们都还在。呀!等你呢,每次这么晚。青春终将落下帷幕。再见,我的青春,再见,双门洞。
“双八年,我们双门洞的故事就此结束。怀念那个时期,怀念那个胡同,并不只是因为怀念年轻时候的自己,而是因为那里有爸爸的青春,妈妈的青春,朋友们的青春,和我所有爱着的青春。也因为没能对那些再也取法聚到一起的年轻的风景,最后问候一声,而感到惋惜。如今对已经逝去的东西,对再也无法回去的时间,说一句迟到的问候。再见,我的青春,再见,双门洞。
酸甜苦辣都尝尽之后,大家都还在。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