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宝贝:
这周是妈妈学校的开学第一周,今天是妈妈本学期的第一次课。我想跟你聊聊我在课堂上跟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你从疫情中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我从疫情中的收获是新的思考:教室的意义是什么?”
1.
过去很多年,教室起着重要的教育的作用,如果我们把传递知识当做教育的话。因为只有在教室里才有老师讲课,才有一起学习的同学,才有被梳理好的知识点。教室之外,老师不存在,课堂自然也不存在。
可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线教学让“传递知识”这个作用已经不是只能在教室才实现了。互联网让知识传输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发生,只要你有一台能联网的设备,你甚至可以享受世界一流的教学资源。
相比而言,教室需要花我们更多的时间成本。而且很多研究表明,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带来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教室不是传递知识的唯一的地方,那是教室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为什么每天跑到教室里去呢?
2.
到目前的情况下,到教室上课还是最传统的教学方式,那么我想从老师和学生的角度聊聊怎么利用教室更好的教学(学习)
作为老师,教室可以成为一个互动、答疑、讨论、思辨的学习场,我觉得这个功能比传递知识更有优势。
人和人能够面对面的交流是最佳的学习方式之一。最好的学习方式“费曼学习法”就是把自己理解的东西讲给别人听。
空间的距离很多时候确实能造成情感的距离,线上的讨论和交流很难替代线下的面对面。在同一个空间领域内,人和人的共振会多一些,更能够打开,有助于讨论深入。
作为学生,可以把教室当做一个探索自己学习方法的地方:我怎么样利用教师资源可以实现更好的学习呢?我一边看教材一边听,还是先听完再看书?我如何回应老师是我自己更舒服的学习方式?如果有讨论,我喜欢如何参与讨论?我怎么在讨论中贡献价值?
3.
学习从来就是一件社交化的活动。我们一个人独自看书,做题,只适合考试,如果没有交流和碰撞,看不到别的同学在做什么,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对别人有什么帮助,那么收获的知识价值不多,也不大。
最初的大学,就是一些学习者聚集在一起,对一些问题做交流和讨论,发现不足,就希望请更专业的人来给大家讲一讲,于是就有了老师和学校。
所以大学里的学习应该是一个“讨论式学习”为主的地方。
小学生和中学生获得的讨论比较少,需要老师设计更好的问题来推动讨论的进行,但是依然有大量的研究证明:小组讨论和互助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学习内容。
4.
我在课堂上说:就算疫情结束了,我们也不可能回到原来的教学方式上去了。
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已经不可能再让学生投入了。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熟悉在线学习,了解线上教学工具,线上讲知识,线下练技能,才是更高效的学习方法。
疫情之后的课堂,应该成为新的学习方式的创造场。
创造什么,如何创造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
希望宝贝你能觉察你的在线学习和在校学习的不同,找到适合你的学习方法。
爱你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