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好的人生,拼的是抗事能力和自愈能力。

你好啊,我是木良!

正在“赎身” 路上狂奔和思考的95后女孩。


昨晚看到一则新闻,令人震惊:

94年浙大学霸研究生,一路优秀到拔尖,卷进中国的高盛摩根,中金公司。

结果今年赶上降薪,从2021年的116.42万元年薪降到了70.04万元;在房价高点上车,贷款了1.17亿元,赶上房价下跌,直接亏空了一个首付,卖房也不好出手。

女孩一路走来顶配的工作,顶配的婚姻,顶配的人生。然后命运开了个玩笑,生活一路往下。女孩一时接受不了,从顶楼一跃而下。

中国近些年大环境不好,降薪裁员已成热潮。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越要遇事稳得住,不要走极端,人生的事总有办法解决。

《人民日报》夜读栏目说过这样一段话,“遇事稳得住,是一种智慧。好的人生,往往拼的是扛事能力和自愈能力”。在此刻显得颇为重要。


01 扛事能力得“练”。

94年中金女孩的悲剧,无疑和当下的时代有莫大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女孩的一生太顺利了,顺利工作结婚买房,没有遭遇一点挫折和磨难,又怎能练得扛事能力?

“扛”意味着把重物、负担扛在肩膀上,刚开始可能“扛一斤扛两斤”,随着处事经验的增长,慢慢能“扛五斤,扛十斤”,甚至更多。

扛事的过程就是升级打怪,锻炼自己能力的过程。那些受不住挫折的人,往往把抱怨当解药,却不知那其实是越陷越深的毒药。

所以,趁着年轻,要主动去历练,去经历不一样的人和事,在事上磨,事上练,不要害怕自己不会,也不要害怕承受不了,年轻意味着沉没成本最低,意味着无限可能。

很多人在面对挫折和劫难时,往往第一反应是六神无主,心乱如麻,是逃避和退缩,这就是年轻时候扛事能力没有得到锻炼。

而能「扛事」的人,往往能够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对事件冷静处理,抽丝剥茧。


02 自愈能力得“修”。

有句话说,“你我皆凡人,没有金手指,不可能点石成金,一生顺遂。但生活终会逼着你自愈,逼着你前进,逼着你无所畏惧。”

有的人沉溺于过程的痛苦之中,就此沉沦;而有的人能够挣脱情绪的枷锁,得以自愈。

我们摔了很多次跤,发现膝盖变硬了;流了很多升泪,于是眼睛变亮了;伤了很多次心,然后心胸变大了;这个经过一定是将自身打碎拾起,重组再造的过程。

同时,自愈能力并非天生就有,身体的自愈力能通过养生,运动调整,恢复到最佳状态;心灵的自愈力需要冥想和情绪管理来提高,需要自我觉察和转念,才能自洽圆满。

那些能做到对生活从容和恬然的,一定是拥有自愈能力的人。毕竟生活能够治愈的,是懂得自救的人。

学会自愈胜过服用“良药”,真正的强者,不一定能力超群,但一定拥有远超他人的自愈力,能够扛得住伤痛,守得住初心。


在最后: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王小波曾说,“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忍受摧残,一直到死。想明白了这一点,一切都能泰然处之。”

内心坚毅,扛事扛造的人,面对生活的摧残,一定是笑到最后的人,他们终将闯过风风雨雨,迎来阳光灿烂的未来。

扛事能力和自愈能力,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修炼的生存本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