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第一个决定的灵感来自于我的朋友。
昨天她在临睡前把她写的每日总结发给我看。其中有一条写的是,“双十一,看到大家都在疯狂地加购物车,自己也忍不住一直刷淘宝。最后很开心地是自己冷静了下来,去看看衣柜中的衣服,回归理性。”
我为她的理性而感到高兴,不愧是我朋友,哈哈。
而她的这个行为也让我陷入了思考,到底什么样的人更能抵制住诱惑呢?
我想到一点,我觉得是这么一类人,他们有着清晰地长远的目标,并且他们知道为达到目标需要做什么努力,最重要的是,他们愿意“延迟满足”。
什么是“延迟满足”,百度百科地解释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我最开始得知这个能力是看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设计了一个“棉花糖”实验。
这个实验是这样的,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让他们单独呆在一个小房间里,房间里有棉花糖。但是研究人员告诉小朋友,如果他们能忍住不吃棉花糖,那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可以得到一个甜筒。
那些能“延迟满足”的小朋友,他们的自控力是比较强,也比较能忍耐,他们能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而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这样的人最终也更能成功。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能力,更不用说刻意培养这种能力了。我庆幸我今天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我决定在以后的生活中会好好培养这个能力。
我打算从调整自己的支出情况开始,把更多的钱花在培养自己的技能、拓展自己的眼界上,而不是买衣服、买包包上。
02
今天看了两集奇葩说,对选手提出的观点非常有感触,他们的观点也给了我很多的启发。
可是当我试着用微信对着文件传输助手说出自己的感想时,我发现我根本不知道如何组织,勉强说了十几秒,就说不下去了。
回听自己的语音,组织凌乱,吞吞吐吐,表达地非常差劲。
如果这样的表达出现在奇葩说的节目中,出现在公司开会发表观点的场景中,出现在活动发言中,我不敢想象,该会是多么差劲地表现。
为了以后在这些时刻中能流利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我决定以后在看完奇葩说等类似有感触的节目后,对着镜子、对着微信传输助手做相应地练习。
———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思考。
最后期待自己的改变和进步。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