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30李镇西:我们走了很远,却忘记了为何出发

“我们走了很远,却忘记了为何出发”,我特别喜欢李镇西的文章,他敢说敢做,也是真正懂教育的人。他从不喜欢学校有什么特色,学校把基本的做好就行了。越朴素越好,做朴素的教育,这是不是教育的原点呢?一个学校没有特色难道就不是优秀的学校了吗?有多少学校为了所谓的创新和特色,放弃了最原始的东西。现在的大课间活动可真是丰富多彩,花样居多,都适合我们的学生吗?适合学生的才是合适的。

2018年两会上,教育部部长让我们不要做“表哥”、“表叔”,可是老师们能这样做吗?老师们敢说、老师们敢拒绝吗?近些年来,我国的教育有很大发展、有很多成就和改善;与此同时,也染上了一些颇具特色的毛病。其中之一,有人称为“多动症”,就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实在太热闹、太喧嚣,太紧张了,各种新潮的教育理念令人目不暇接,各种评比、赛课、检查、参观、培训、会议、表格使人不堪重负,以至于有教师说现在只能“抽空”上课,老师们真的应付不过来。“还学校一片清净”成为许多人内心的渴望。

李镇西的新作《教育为谁》适时地发出了清醒的呐喊。他提醒“我们走了很远,却忘记了为何出发,”他一直对花样翻新的新潮理论心存警惕,认为那种“一抓就灵”的偏方是把复杂的教育过于简单化了。他质疑有的校长嘴上说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满脑子想的都是“彰显特色”“打造品牌”“提升形象”“扩大影响”,实际上一心追求的是办“局长满意的教育”和“媒体关注的教育”。他自己的学校自从成为某个“培训基地”后,校园里每天都很热闹。李镇西后来公开发表声明: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谢绝任何人前来“学习”,也不接待任何参观(现在李老师也不当这个校长了)。因为,学校不是商场,不是超市。“让校园宁静些,再宁静些”的诉求,必须面对这个问题:学校的一切行为,究竟是为了什么?教育究竟是为谁?关于教育是什么,学校是什么,可能见仁见智;关于学校不是什么,恐怕更容易形成共识:教育不是表演,不是作秀,学校不是供人观瞻的舞台,不是马戏团。当叶圣陶说“教育是农业”的时候,就言明了教育是一种呵护人心、顺应时节和天性的自然而然的生长,是一种春风化雨、陶冶侵润的过程,是缓慢和安静的。学校教育既不是功利主义的竞技场,也不是博取眼球的杂技表演。以人为本、以儿童为中心的学校,理应是简朴和诚实的。学校仅为儿童而存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原以為 我忍過了所有的堅強 自己就真真的鋼筋鐵骨 刀槍不入 可是 有一種說法叫現世報 它可從來不會等你有了充...
    我是一个孤独的鬼阅读 240评论 1 0
  • 每天早上,我都会提前一小时,来到学校,半小时用来读书,抢回一天里被各种杂事占据的时间。半小时站在校门口,等待我心目...
    bj李晓萍阅读 281评论 0 0
  • 最后一期的百日写作就要结束了,突然觉得当初说要立一个flag 完成上一期的目标,到现在依旧没有完成,说白了,我又再...
    海豚的世界_0820阅读 180评论 0 0
  • 我是涉水的牛 我是谦卑的草 在来往无数个春秋间 屡屡打结 唯恐将我的幸福 错过 2014-5-13
    NJ青木阅读 431评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