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郡王体贴甄嬛思女之心(一)-我看《甄嬛传》
视频来源:电视剧《甄嬛传》第46集32’35---36’33
事件背景:甄嬛在甘露寺受尽折辱,果郡王特意制造机会,让甄嬛能亲手给女儿做衣裳。
摘要:果郡王如何体贴甄嬛的思女之心?
1、果郡王来到甘露寺,眼见甄嬛擦地而心疼自责。两人来到寺外的河边叙话,甄嬛先开口:“一直未曾当面谢你,心里过意不去。”一来,果郡王对甄嬛的心意,甄嬛是知道的。二来,甄嬛受折磨是被果郡王撞见的,并非甄嬛刻意做给果郡王看的。三来呢,二人在寺外相见,不用担心被别人看见,很安全。面对着喜欢自己的果郡王,甄嬛绝口不提自己所受的折辱,介意的是没有当面感谢果郡王,这份矜持和对自己恶劣境遇的接纳,那可不是任谁都具备的。换做别人,恐怕会憋不住向果郡王倾诉或哭诉,哪里还有心思感恩呢?果郡王说:“我只是做了分内的事情,却还帮不上什么,已经感愧。你若再说谢不谢的话,我就更加过意不去了。”刚刚果郡王的心疼和自责还没过去,此刻甄嬛还要致谢,果郡王越发觉得受之有愧,对当初没有真正帮到甄嬛越发感到愧疚,眉头便不由自主地皱了起来。甄嬛真诚地说:“我因为不曾主动害人而到此地步,你却因帮我甄家上书而被赶去盛京,这几个月到底是我们连累了你。”事实上,果郡王为甄家上书出于自愿,不是甄嬛逼他的,他被赶去盛京就是他要承担的后果。但甄嬛记他的情,觉得只是感谢还不够,毕竟甄家是连累果郡王的起因,所以她还要由衷地表示内疚。果郡王眉头还皱着,道:“别这么说,我如今回京,皇兄待我依旧如初,我也依旧是果郡王,没有分别,你不必放在心上。”他一味强调自己受罚回来后待遇没受影响,以此来宽甄嬛的心。
2、甄嬛听了不以为然,因为果郡王避重就轻,特意回避了受连累(即受罚去盛京)的事实。果郡王见了,继续说:“我这次去盛京就像当年去蜀中一样,只是游玩而已,不过是借个思过的名头罢了,唬人的。”果郡王见绕不过,只得面对受罚的事实,为了让甄嬛释怀,他故意轻描淡写地把思过说成是游玩,真是用心!甄嬛还是一脸的抱歉,说:“你总是因为我甄家的缘故,才…”无论果郡王怎么说,甄嬛心里都清楚,不是因为甄家,王爷不会被罚,所以她依然介意。果郡王听了皱着眉头打断她:“你要再这么说下去,我便不敢说出我今日的来意了。”果郡王见她坚持,知道辩不过她,便假装急了,又示弱又耍赖的(不讲理就是耍赖),这招一贯好用,既阻止了甄嬛,又另起了话题,一举两得!果然,甄嬛听了不禁笑了,说:“王爷请说。”甄嬛本就善进退,果郡王都说成这样了,她便不再坚持了。果郡王见甄嬛妥协了,这才从背着的包袱里抽出一卷东西,一边打开一边说:“两日前我进宫,突然见到了一个人,因此就画了一副像回来,请娘子点评一下,指教一下笔法。”他十分自然地说明来意,原来是向甄嬛指教的。甄嬛说:“我并不擅长丹青,何来指教王爷笔法呢。”甄嬛坦承不擅长绘画,不敢指教。果郡王也不接话,默默打开画卷,示意甄嬛来看。甄嬛走近一看,画中有两个女人一个孩子。她指着画上的人说:“这是敬妃,这是眉姐姐,”她认出了敬妃和眉庄,当她指着眉庄怀里的孩子时,不由得俯身近看,问:“这是?”她虽然猜得到是胧月,但她不够确定。
3、果郡王密切关注着甄嬛的反应,见她犹疑,果郡王适时接话:“我初次见到胧月公主,便画了这幅画像,略表我做皇叔的心意嘛。”他不显山不露水地给了甄嬛一个明确的答案,淡化了自己画像给甄嬛的刻意,他并不想在甄嬛面前邀功。甄嬛凝视着画中的胧月,感慨道:“才这么些时候,胧月都长这么大了。”在她的印象中,胧月还是那个刚出生几天的婴儿,那么小那么弱;没想到短短几个月就长这么大了,甄嬛那颗痛苦麻木的心被女儿蓬勃的生命力所震撼、所感染。果郡王说:“孩子总是长得格外的快。听闻再过些日子,胧月公主就满周岁了。我想娘子是胧月的生母,自然想知道自己孩子的情况。”
果郡王十分理解甄嬛思念女儿的心情,如此体贴暖心的话语,甄嬛听了是啥反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