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先给你们看张很可爱的截图。是一位读者的妈妈跟她的聊天记录。
那段时间,这个女孩忙着谈恋爱,好久没跟妈妈见面。有一天,她妈给她发消息:
没有直接开口说想她。只是说,“这里有个大桃给你吃”。
生活里,这类人会被叫做“嘴笨”的人:不擅长直接表达爱意,常常通过一些让人意外的,甚至难以察觉的方式表达。
想说的事情都不是什么难言之隐,就是不太会开口。
二
我最近发现,那些在一般人眼里显得“不擅长说爱”的人,爱着时,往往出乎意料地让人心动。
他们常常留下一些奇怪的“爱的证据”。
同事经常吐槽她男友太木讷,“完全不懂浪漫,不会哄人,好听的话都别扭得说不出口。”
有天晚上,她肩膀疼,让男友给自己贴膏药。
第二天起来上班,揭掉膏药准备扔的时候发现,上面用圆珠笔写着“快点好起来”,还画了个桃心。又土又肉麻的话,她笑了一个早上。
作为为数不多的爱的证据。三年了,那张膏药现在还贴在她书桌上。
我还记得这位同事自嘲过,小女孩状态时,她会纠结男朋友会不会在大街上给自己拎包系鞋带这种事。——我当时说她是典型的被流行的“爱的套路”给害了的患者。
帮你拧瓶盖,为你系鞋带,给你买买买。这些是玩笑话,但说多了,真变成了人们检验爱的方式。
你可能没意识到,很多时候,人们对爱的感受,都被“外包”了。外包给这些话术,或者“套路”。
这是我随手在后台搜索“系鞋带”找到的:
(一个读者的留言)
生日送什么,约会吃什么,甚至连回微信的速度,都成了检验爱、不爱或者有多爱的标准。
可是你看,在膏药上写一句话,不说想你而说我有个大桃子——它们反而更动人不是吗?
三
我们总是按照自己对爱的理解去寻找证据。
但真正的证据常常在意料之外。
去年办公室新来了一个实习生,广州人。有次我们聊关于“父亲”的选题,她说自己的爸爸是典型的中国父亲,来北京上火车前她想拥抱一下爸爸,被他推开了。父女间总是很客气,不亲密。
最近偶然一次打开手机,她发现他爸居然每天都给她在 App 上种的虚拟树浇水。
这棵树是她一年前种的,类似 QQ 农场的玩法,好友可以给你浇水,也可以偷取你的能量。
当时忙着毕业找工作,只玩了几周,没怎么管了。这一年里,别人都是来偷她的能量,只有她爸,每天默默来浇 3 次。
为了攒够能量给她浇这么多水,他每天需要步行大概一万步。
——要说套路,这可能才是最大的“套路”。
四
关于这种“爱的套路”,还有好多故事。
有时候,他们的爱粗暴而实际:
1、我从小没跟妈妈生活在一起,不善于表达彼此的感情。有段时间默默屏蔽了她的朋友圈,突然有天打开来看,发现我写的文章,每一篇她都转了。
@杭州李子园
2、独自到苏州找工作,一毛钱没有,睡高架桥地下。
晚上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旁边的老人说,小伙子,不要睡这里了今天晚上有雨。我妈假装没听到。
可挂完电话几分钟,就收到银行短信,卡里多了 2000 块钱。
@2505
有时候他们的爱很沉默、隐秘:
1、从小父母离异,跟母亲生活,一年能见上父亲一两次。交流很少。
如今父亲过得越来越好,但我却发现,他手上那块破表,20 年都没摘下来过。
我问父亲为什么不换?他说:“这是你出生之后一个月买的,和你一样大,我见不到你,就假装它是你。”
@和映
2、从小就觉得母亲偏心,爱姐姐更多。有次在妈妈的床头柜看见一个铁盒子,发现里边藏着我从小到大写给妈妈的贺卡和字条。
十岁那年贺卡的背面,妈妈温柔地写:“今天觉得女儿长大了,送了我第一束花……”
@Cheernight
3、初中时离开家去国外读书,那时候网络不普及,国际长途很贵,每天和妈妈发一条短信。曾经还一度为了妈妈不回复我第二条短信而生气。
之后回国,在妈妈衣柜里找到一个笔记本。发现她抄下来我们的每一条短信,包括发送时间。精确到秒。
@aloe
五
我们常常容易怀疑爱。
他/她爱我吗?是真的关心我吗?想“确认爱”,但又不知道从何确认。总试图去找一些期待中的“证明”。
而每个人的证明方式不同。但每种独特方式,都比那些最流行的招数高明多了。
怀疑爱、感受不到爱,有时只是没识别到对方的“语言”,或没接收到期待中的方式。
事实上,在你忙着想要证明爱的存在时,你可能早就有了证据。
不套路的人,掌握着最厉害的套路。
如果只按照自己对爱的理解去寻找证据,你可能会错过更多爱的瞬间。
不是我们不懂爱,只是,有时候我们对爱的方式太缺乏想象力了。
读后思考:
你发现过什么奇怪的“爱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