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先生在创业初期有次面临资金缺口,他很自然的想到了当时的风云人物、时任金山软件董事长的天使投资人雷军,经过一番精心准备后马见到了雷,但当时的马还籍籍无名,雷甚至从来没听说过这个名叫马云的人到底是干什么的。
马的好口才似乎是先天性的,在这之前他已经靠他的这份特长创造了很多的“不可能”,后来在江湖上成为传说的“阿里28罗汉”这时已经被马成功说服,正放弃了铁饭碗拿着最微薄的工资蜗在一套三居室的单元房里挥汗如雨。 马此时已经将他伟大事业的梦想成功演讲过N遍,从文案到舞台效果都已经是无懈可击的完美,那天他对着雷将最新版的“阿里事业说”滔滔不绝的一口气讲了两个多小时。
期间雷尽量把脑筋转的飞快以跟上眼前这位创业者的演讲节奏,甚至偶有疑惑时都找不到演讲的时间缝隙发问,就这样终于等到演讲结束时雷已是一头雾水。
马那天的融资演讲应该是一如既往的完美,项目本身应该有足够的吸引力,态度上应该也是很诚恳,逻辑上也应该是很严谨,但一等到马演讲结束雷马上就急不可耐地送客了,他没有兴趣就融资的项目与马做任何交流。这件事就这样划上了句号。
中国当代的两位互联网巨头就这样擦肩而过,没有擦出一星火花。网上可查的是,后来两位当事人都分别在公众场合谈起过这件事情,马成名前的经历充满坎坷,对于这件小小的挫折他一笑而过,而错过这次巨大商机雷却也毫无悔恨之意:“当时一看他就像个搞传销的,完全不会考虑任何合作的可能”。
面对我国互联网科技界令人敬仰的两位巨人,我们没有资格也无意评判他们的是非高下,但作为营销界一个知名度很高的案例,我们可以就此事做更多的剖析:当我们产品很优秀、销售员也很优秀时,是什么情况让客户将我们拒之门外?
或许,世界上是没有什么“完美”的东西的,当一个被描述的完美的天衣无缝的东西被呈现在你的面前,你找不出丝毫的破绽,而且呈现者又是一个精明的甚至有点“油”的陌生人时,多数人情愿相信这里面有诈。马神奇的口才让雷在怀疑之余马上联想到了传销,应在情理之中。
我们也曾多次就此案例进行复盘分析其中逻辑,但总有不一样的结论,也许碍于当事双方都是“教父”级的身份,评论者不好对任何一方做出其有所“失误”的结论,但在客观上,任何哪怕很伟大的人都避免不了一些小失误,在这个案例中,双方确有不周详之处。
1、在买方市场,并且买方完全可以掌控局面占据主动位置时,卖方舍我其谁的态度是完全无法被接受的,因为买方的心理优越感已经成为一种“必需品”,只要你给他带来哪怕一点冒犯,他都可能会很断然地将你PS掉,他们可以任性且不需要任何理由,也几乎没有任何麻烦和损失,因为这是买方市场。马带着满身的甚至有点过分的自信进入了雷的买方市场,结果不出意料。
2、“好东西”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同一样东西在不同人的眼里有不同的“好”的内容,就像江浙人喜食甜、山西人喜食酸、湖南人喜食辣、四川人则喜麻辣,不与客户有足够的交流你就不知道客户需要的“好”和你所持有的“好”有着千差万别。你可以自信满满,但你不能无视客户的声音。在漫长的两个多小时里,马拿出来了一个“很好的投资项目”却没有给雷一个表达意见的机会,也难怪雷没有了耐心。估计大多天使投资人都接受不了这种合作还没开始就自以为是且任性的创业者,他们怕这种合作走不远。
3、在客户那儿你可以显示你的产品有多好,但不要彰显你有多智慧,任何合作方都希望在合作中能够掌控局面占据主动,当他发现和你合作可能无法驾驭你而且还要反过来迁就你,他会心里没底,如果他有更多选择时,他要打退堂鼓了。
我相信这个案例背后还有更多的逻辑可以挖掘,希望读者朋友在读后给我评论、留言。 新闻每天都在发生,今天的新闻也会很快成为历史,我们关注新闻事件,探索新闻背后的真相和逻辑,这就是我们读新闻读历史故事的最大意义。雷布斯和马先生的故事让我们对“好口才”有了全新的认识,名人和销售相关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改天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