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732天。
《他们都看见了一只猫》,说的是角度的问题。获得了2017年凯迪克大奖。凯迪克大奖每年只评一个金奖,两到三个银奖,2017年的凯迪克评委为什么会对这只猫情有独钟呢?把这么重要的奖项颁给了这只小猫,难道只是因为它给小朋友们科普了为什么不同动物看到的猫都不一样吗?
在这本书里,所有的动物眼里那只猫都是不一样的。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视角不同,世界就不同。我们虽然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但看到的绝不是同一个世界。以这本书为例,为什么动物们看到的小猫都不一样呢?我们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解读。
第一,从观察者的眼睛构造或者是感知世界的方式来看,蜜蜂是复眼,鱼是近视眼,蝙蝠是靠超声波,蛇是靠红外,蚯蚓是靠细毛的感知,所以这几位小动物看到的猫就不一样了。
第二,我们从观察者和猫的这个位置来看,鸟儿从高空看到猫就很小了,这是我们熟知的“近大远小”的这个成像原理。那跳蚤甚至根本就没有看清楚猫的全貌,是因为跳蚤就在猫的身上。
第三,我们可以从观察者和猫的关系来看,狐狸想吃猫,所以他的眼里的猫就是一块面包。老鼠害怕猫,所以它眼中的猫就像是魔鬼一样。
虽然这是一本儿童绘本,但它也是在启发我们大人跟孩子换位思考。比如说,很多孩子都不愿意去逛超市,为什么呢?你试着蹲下来,用孩子一样高的视线看超市,就会发现怎么都是大人的腿啊,根本看不到有什么好吃的,所以孩子就不愿意逛了,但当孩子坐在购物车上的时候,他是不是就变得特别开心了?因为到处都能看到琳琅满目的好吃的,所以当孩子不开心的时候,跟你闹别扭的时候,你一定要换位思考一下,你用孩子的眼光、心思、智力去考量他的话语和行为,可能也就不会觉得孩子是无理取闹了。
对于孩子,我们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多元思维模型。多元思维模型是股神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提出的。所谓多元思维,就是利用多个学科的思想和规律去考虑问题。比如书中的这只猫就是这样来的,不一样的眼睛和感知方式是生物学。那距离不同是认知不同,是物理学。而动物的关系不同,则是来自社会学、心理学的范畴了。小时候和长大后的认知不同,有点儿历史学的视角,涉及了很多很多学科。
那怎么培养孩子的多元思维呢?
秘密就在于让孩子学会提问,面对孩子的为什么,我们家长一定要认真听,认真答,千万不能烦啊。要引导孩子完成他的探索过程,如果孩子不爱问问题,家长还需要给予适当的引导。比如,有一张好多动物眼里的猫的合成,我们可以问问孩子某个部位是哪个动物眼里的猫呢。从这些简单的问题开始,带着孩子去观察,去思考。
这本书的作者叫布兰登·文策尔,他是一位美国的作者和插画家,毕业于全球著名的艺术院校普瑞特艺术学院。他从小就特别喜欢动物,所以作品多数都跟动物有关系。因为他是一名热心的环保人士,和很多机构都合作过,所以还远游到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越南,亲眼见识了从前只能在BBC纪录片中看到的那些动物。所以他对小动物的感情和认知是非常深刻的。
上面说的合成图,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看,也是一本绘画启蒙书。这本书的作者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绘画元素的互动性,所以他用了彩铅,颜料,水彩等等多种技法,构建了一个非常奇幻的猫世界。横长型的版面设计也加强了猫一直在行走的动感,所以我们大朋友在跟孩子们共读的时候,可以教小一点的小朋友来辨识圆圈、线段,还有波浪线等等图形,来学习作者的这种色彩搭配。
那该如何和孩子共读这本书呢?
这本书是一定要玩起来的,在前面那张图我们可以指着不同部位的猫问孩子,这是谁眼中的猫啊。看完这本书之后,还可以引导孩子去想一想,小动物看到的猫都不一样,那一个家庭里同样的爸爸,孩子眼里的爸爸和妈妈眼里的老公是不是一样的呢?不妨跟孩子拿起画笔,各自划出爸爸的样子,妈妈的样子,还有宝宝的样子。看看我们大家画的一样不一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