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于满足别人的期待是一种微妙得自我暴力——沈月
其实我特别讨厌懂事这词,他是被阉割过的。懂事的孩子一般都是在委屈自己满足别人,然而没有人在意那个失意小孩正如时间长了她也不会在意自己。
人往往喜欢把别人当成感情投射器,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偏偏投射给别人。父母从小对你哭诉告诉你家庭不容易告诉你要努力,长大以后老板画大饼告诉你工资低都怪你自己。那些阴阳怪气的亲戚喜欢贬低你找到自己的优越感,你发现了吗?人生永远在比较好像你做的永远不够好。
可是事实的真相事明明你也改变不了任何事,却要承受他们的坏脾气。没有人在意你可是就连他们都做不到的事情你又怎么可能做到,他们只想找个情绪得宣泄口罢了。然而你的好脾气却成为他们最好的宣泄口,明明你什么都没有做错。

小时候过生日我羡慕别人的蛋糕,长大以后我羡慕别人的物质条件。再然后我羡慕别人得家庭事业爱情,原生家庭给不了我的打压我的慢慢让我变成配角心理。那些不配感让我觉得我就不该是个主角,那些东西你没有是因为你本来就不配。我会找一个羡慕对象把别人当主角来满足自己的自卑感,高中时期我跟同桌都被孤立了。其实两个被排挤的人只是想相互取暖一样,因为那个时候的我们都需要陪伴。因为看着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大家都觉得我是他的小跟班。对于原生家庭缺爱的我,被人看见我已经很满足了。哪怕是别人眼里得小跟班呢!

从小的教育我们:爱是无私的让你爱世界、爱父母、爱家庭、却没有人教你如何爱自己。什么是爱呢?爱这个词抽象有难以形容。在《我的阿勒泰》哈萨克族人对爱的理解是我清楚的看见你。是啊!爱是被看见我看见你的情绪你的外表你的开心你的难过,我情不自禁的感同身受与你因为有爱我们建立了连接人与人产生了友情、爱情、亲情。

但是当我感受不到爱的时候是没有被看见得时候,是从什么时候我们变得不在亲密你好像听不见了我的声音,不在意我的感受。那些被你们忽略在意的时候我会骗自己不再需要。所以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回避型依恋。我看小红书说:会因为对原生家庭的失望变得独立,也是因为失望变得回避因为我知道争吵没有意义。
有时候我好希望世界上有另一个自己我永远最爱自己。前天我看了一个剧叫《在人间》,故事的主角有人格分裂,他爱上了自己的人格但是他们永远不会相遇。小编留言:要是世界上有两个我就好了,我最懂怎么爱我有两个我的话:别人不理解我的天马行空,你会看着我眼睛亮起来谈理想的样子,说这比任何标准答案都重要。你明白我的荒唐、我的胆怯、我的脆弱、我不可为外人道的隐秘心事……你会捧着我的褶皱,说这是灵魂的花纹,不用迎合世界说这已经很美了。

我没想到有一天我的想法真的拍成电视剧了,以前感觉一直在向外寻找共鸣和认可,看了这剧才发现,不会有人全部的理解我的,但我自己可以。所以我不会活成你们期待的样子,因为那不是我喜欢的样子。也不会因为你们的言语而杀死现在的我自己,你不喜欢我也没关系。只要我喜欢我自己就够了。
再我的世界里我永远是自己故事的主角,就做自己吧!奇怪一点也没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