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利幫真史》(True History of the Kelly Gang)彼得•凱里(Petrt Carey)
若你遭人控訴而且知道自己有罪,那就欣然受罰吧;如果你沒犯錯,是被冤枉,那就勇敢捍衛自己的名聲吧;但假使你確實做了被控訴的事,卻不認為那是罪行,那又怎麽辦?
彼得•凱里在《凱利幫真史》一書中述說了澳大利亞版羅賓漢內德•凱利的故事,凱利年僅十歲時未讓家人填飽肚子,殺了鄰居的小母牛,犯下人生第一樁罪行。隨後他便被自己的母親送去當綠林亡命之徒哈里•鮑威爾的徒弟;後來哈里犯下“巴克蘭馬車”搶劫案時,據傳美德就是那位搬樹擋路以及攔馬的“不明人士”,“讓哈里好辦事”。內德一生的命運就此註定,成了永遠的綠林漢,而他也把這塊草莽招牌打得極響亮。
內德親筆寫下自己的故事,好讓襁褓中的女兒長大後能閱讀,因為他知道自己將無法親自說給她聽。內德行文粗犷、毫無標點的文字讀來令人眼花繚亂,但真正令我們對這個結合男人和男孩形象、羅賓漢般的人物產生好感的,卻是他黑白分明的態度——內德始終秉持著強烈的忠誠心和原則行事,只是他的原則恰巧不符合法律規範:他媽媽需要黃金,他便替媽媽弄來黃金;他媽媽和妹妹被不忠的男人拋棄時,他不惜替她們違背“第六誡”(不可殺人);此外,儘管哈里和他自己的叔伯舅舅都待他“不怎麼樣”,但他從未背叛這些長輩,面對如此胸襟廣闊的綠林漢,儘管他殺人不眨眼,我們又怎能不愛呢?腐敗的並非他這個人,而是他身處的世界,因此,我們不禁在槍林彈雨和這位英雄的恩菲爾德步槍槍聲中替他歡呼吶喊,這部小說就這樣讓讀者全都成為法外狂徒。
內德•凱利是一個珍貴的提醒,告訴我們不遵守社會法律規範的人並不一定是壞人,關於是非對錯每個人都該有自己的一把量尺,劃出自己的規則界線,然後据以行事,一旦逾越界外,請第一個跳出來譴責自己。參見:罪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