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引入经济学中“理性人”的概念,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假设那些愿意去改变自己的人称为“理性人”。
之前读过一篇文章——《你的行为是如何消磨你的精力》,读完甚是感悟。自己站在第三人的角度看待自己一天的行为:睡懒觉、玩手机、吃饭、玩手机、睡觉这样一个恶性循环。玩手机可谓是占据了我们一天活动中一多半的时间,而这段时间当中又有将近2/3的时间用来刷朋友圈。
现在的学生,社会上工作的人微信好友列表里有上百位好友已是常事,身边就有这样一位朋友:‘清理一下联系人吧’,删了三百多个发现还有五百多个,当然了这是真事。刚认识的人先加微信又或者通过微信再去认识一个人已成为我们的社交习惯。于是,你的联系人里夹杂着各色各样的人:有心灵脆弱的软妹、恩爱不断的情侣、每日打卡的单词狂,鸡汤大师,还有微商。而每天看这些人更新的朋友圈似乎也成为你“有趣”的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试问,你的联系人里真的缺少这些人吗?看着列表里上百名甚至上千的微信好友,“点赞之交”却占了多数,于是有了“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言者无二三”的感慨。
我曾在一个假期里一个多月的时间没有给别人点赞,没有给别人评论,当然也没有发朋友圈。可笑的是,朋友们以为我消失了,或是很忙。有人会说:这是你人缘不好吧,都没人主动去联系你。这里我需要反驳一下,不缺少玩乐的朋友,真正的朋友一定会去联系你,你也会主动去联系他们,缺少联系不会成为友谊间的阻碍。这正如我们经常看到的一句话‘朋友,我不要求数量,只求质量’。
华为手机有这样一个功能,它会统计你一天看手机的时间,时间过于长的时候它会提醒你“放心手机,抬头看看世界吧”。我的手机第一次显示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没有丝毫触动,但当我第四次、第五次看到它时发现自己中毒已深。我是一名大学生,每天却用大部分的时间浏览些这样的垃圾信息:宝宝今天不开心求安慰,无脑转发链接看见不转如何如何,老铁帮忙投个票等等。我不敢再想下去,二十多岁这样一个宝贵的时间每天却做这些消耗你时间和精力的事情。对不起,我要做你们眼中的“异类”,逃离这个社交网络,我需要改变。
我说的逃离微信朋友圈,并不代表完全不用,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说我要做的是去控制微信而不是被微信控制。我不想去删好友,于是便申请了一个小号,里面是经常联系的或是比较有趣的朋友。现在打开微信,看着不足百的精简联系人列表,朋友圈也少了些“精彩”内容,我的感觉是舒畅。
放下手机逃离微信,这是我近期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结合本文开头关于“理性人”的概念,在手机微信以及其他有意义的活动而组成的时间束上,减少了前者的使用时间,我便会花更多的时间用于后者。如果你是一名“理性人”,你会发现你有太多的不足,你需要改变的地方也太多太多,二十多岁的年纪你要学会如何去投资自己。
你不缺少形形色色的联系人,你只是缺少认识自己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