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学和汉学
这部分内容虽然不多,我却用了七了标签,对十三经的演变之路有了完整的认知,。总结几个要点:
1.经书,即十三经是周朝及周朝以前的史。
2. 经书在孔子之前有就有了,只是这些孔子之前的经书,到了孔子时代及以后的年代发生了变异。
3.自从孔子开始,儒家一代又一代的老师们讲解注解经书,于是经书越来越远离自己的原貌,有些甚至连基本内容也发生变化。
4. 到了汉朝出现了今文经学,汉代今文经学中有影响有渊源的人往往是他们的一句话就能使经书走了样子。
5. 我们研究经书,不能把它看作是孔子的思想,更不能看成是孔子之前的经书的原貌,即使孔子本人的原话也并不就是经书的原貌。
6.到汉朝的时候,经书改变用新字体写的经书和经学都已经有了不小的变化,都已失去原来的面目,发生了很多分歧。
7.左丘明写了《国语》,但不曾写《左传》,左传是刘歆根据左丘明的《国语》来写的关于春秋的传。
8.《左传》在汉代以前是没有这本书的,汉代以前确实有《国语》。
9.两汉时代是古文派和今文派互相争斗的时期,这时的经学就叫做汉学。
10.在唐朝的时候由于孔颖达和贾公彦把经学讲解都很清楚明白,即注古经,又注汉朝的注,这样就在经学上实现了统一,没有今文派同古文派的争执。
11. 到宋朝用的是朱熹的注。
12. 清朝初年否定宋人说法,他们广泛搜集汉人的经学,于是清代成立了汉学派。清代因为有残酷的文字狱,使文人人不敢看今史只能读古注,清代的经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才产生形成的。
13. 清代初期到中期,汉学有了发展。到清代大儒家继续作出贡献。他们主张把汉代今文派再次振兴。
14. 清代后期,借用汉代今文学的改制思想,倡导清之变法。这个时期是据经书以论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