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七年的白登之战,冒顿并不是“妇人之仁”,放走刘邦,而是他不得不进行撤围,让刘邦突围。
冒顿作为草原最新崛起的霸主,踏着自己父亲的尸体,无数草原部落的血泪,才获得的地位,他怎么会是一个仁慈的角色呢?
冒顿和刘邦一样,都是布局深远,极具政治头脑的一代帝王,他更多地会考虑长远的利益,而不是一时的意气。
白登之战,是汉匈两大帝国的首次交锋,更是两个巨人第一次真正地认识对手。
如果说韩王信叛逃匈奴时,可能让冒顿有一段时间的高潮,认为入主中原,灭亡汉朝的时机到了。
但是铜辊一战,近二十万联军溃败,这让冒顿认识到,汉军的强大远超过他的预期,冷静下来后,他已经在考虑怎么在这场战争获得最大利益了。
刘邦率军北上阻击匈奴和韩王信联军,现在铜辊大破韩王信的军队,随后又在晋阳打败匈奴联军。
刘邦一辈子没打过这么顺风的战,就有点浪了,轻兵追击匈奴至平城,在白登山被围困。
刘邦这一来,对冒顿来说,就是“瞌睡了,递上来了枕头”正合他意,在白登山设下埋伏,等刘邦上钩。
然后俘虏刘邦,进行要挟,获得最大利益。目标很诱人,现实挺骨感,汉军高筑壁垒,匈奴猛攻七天七夜,毫无收获。当然汉军也突围不出去,冒顿和刘邦都是一筹莫展。
这时候,陈平献策,刘邦派出使者贿赂冒顿的阏氏,冒顿立马明白了刘邦的意思,借坡下驴,打开缺口放刘邦突围。
冒顿为什么同意让刘邦突围呢?是因为一个女人的劝说吗,肯定不是,他能用自己的爱妾练兵,就不会在乎阏氏的那点枕头风。
他不想杀刘邦、灭汉朝,入主中原吗?做梦都想,但是此次与汉军交战,他已经认清现实,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与刘邦议和,获取最大利益,才是最好的选择。
“白登之围”,冒顿杀得了刘邦吗?
俗话说,要想打人,就得先挨揍!刘邦在楚汉之争中,经常被项羽痛打,但是刘邦都咬牙坚持住了,最后一战扭转乾坤!
被围白登山,对刘邦来说,不要太熟悉了,彭城之战的睢水之畔、围歼项羽的固陵之围,这些战役对刘邦来说还历历在目呀,刘邦有丰富的被围经验呀!
白登之围的凶险,比不过睢水围歼,心里打鼓程度,也比不上固陵,对刘邦来说都是小意思,因为经历得太多了,刘邦有丰富的逃生经验。
其次,就战场本身来说,汉军也并未彻底失败,刘邦被围的原因在于轻敌冒进,他率领的军队也不是汉军主力,而是想趁匈奴疲敝时,给匈奴心窝子来上一刀的轻骑部队。
汉军的主力当时刚越过句注山,也就是雁门不久,正在向白登山挺近,刘邦突围后,并没有急匆匆地逃走,而是很快与大军会合,与冒顿定下停战和约,双方才罢兵言和的。
可以说,即使冒顿不主动解围,刘邦的汉军再坚持上两三天,基本汉军二十万主力就到了,能不能击败四十万匈奴联军不好说,但是救出刘邦的铁定没问题的。
而且,匈奴联军各部之间的配合,当时也出现了问题,韩王信的部下王黄等人,并没有按约定时间,与匈奴人会合。匈奴大军与汉军大战七天七夜,双方都是损失惨重,一来搞不好再打下去,被汉军给突围了。
二来匈奴也有被汉军反包围的风险,所以冒顿不得不让汉军撤走!
即使冒顿擒杀刘邦,对汉朝的影响有多大呢?
汉五年,汉军在垓下之战中,大败楚军,项羽在乌江边自刎而死,刘邦统一天下,在定陶汜水之阳即皇帝位,吕雉为皇后,刘盈为皇太子。
从大汉朝建立开始,刘邦就是开始为巩固刘姓江山而四处奔波,第二年就前往楚地擒拿韩信,然后是接连不断地平定韩王信、陈狶、臧荼、卢绾。
直到临终的前一年,拖着病重的身体,前去平定淮南王英布的叛乱。可以说,刘邦在不长的十余年皇帝生涯中,基本没过几天安生日子,一直在外领兵作战。
但是他出去打仗了,总有人守家吧,要不就被人偷了不是。那刘邦外出征伐,负责看家处理朝政的是谁呢?
主要是两个人,一个是强势的皇后吕雉,另一个是一代贤相萧何。可以说当时的汉朝是内外有主,相得益彰。
如果真的出现刘邦在外出现意外,对汉朝的影响肯定有,在内朝中储位一定,又有强力皇后和大臣辅政,在外汉军也有樊哙等名将率领,一旦意外可以据险而守,坚守平城。
所以说,即使冒顿在白登杀了刘邦,对汉朝的影响也在可控范围内,并不会出现毁灭性的打击,他想以此灭亡汉朝,肯定不可能。
汉朝和匈奴的战略态势,决定这场战争只是一场相互试探罢了
第一个方面,对匈奴来说,虽然统一了打败了东胡,统一了北方草原,但是辽阔的草原还不是匈奴的后花园,在不远的西边,匈奴还有强大的对手,比如大月氏。
而大汉朝其实跟匈奴差不多,虽然已经完成统一大业,但是强大的异姓诸侯王势力,仍旧是王朝不稳定的因素,韩王信的叛变就是一个信号。
相比于匈奴的外部威胁,刘邦首先要解决的必须是内部的异姓诸侯王势力。所以两个大帝国,都还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内部问题,暂时还没有精力投入到大规模的、长期的战争中去。
第二个方面,对于由韩王信的叛变,带来的入侵汉朝的良机,冒顿单于也是抱着有便宜就占,没便宜就跑的心理,来计划这场战争的。
刘邦在应对匈奴人的入侵,也是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策略来计划的,他的最终目标就是把匈奴赶出长城,保持北境的安宁。
对于两个深谙用兵谋略的两个帝王来说,他们清楚地知道,如果要真的跟对方发起大规模战争,最有利的出击地方是哪里。
冒顿如果真正想要和汉朝开战,想灭亡汉朝,可以从河南地直接沿蒙恬修筑的直道,抵达长安,发起斩首战略,来票大的,收获肯定是盆满钵满。
而对于刘邦,如果真想把匈奴打疼,打得哭爹喊娘,那么面对从晋阳入侵的匈奴人,可以从长安直接攻略河南地,以围魏救赵的战略,把战线拉到北地,既可以解除长安面对的威胁,又能让匈奴大出血,岂不是一石数鸟。
所以说,白登之战只是双方都没有准备好的一次试探性的战役,匈奴单于冒顿在获得想要的利益后,痛快地放刘邦离开,清醒的头脑让他知道,这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一旦死咬着不放,未必杀得了刘邦,还惹得自己一身骚。就算杀了刘邦,得到的也是汉朝绵延无尽的报复,不符合匈奴的利益,所以白登之战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