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喜马讲书
问题是在这里生活,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是关系到人们对居住真谛的理解的问题。对此,我的答案是:让生活融合在自然中,才是住宅的本质。
一、安藤忠雄的成长经历
在他的成长经历中,有三个人对他影响最大。
第一个就是他的外婆,是她抚养安藤长大,教会他要独立自主。
安藤出生在日本大阪的一个商人家庭,他们家本来是很富有的。两岁的时候,母亲把他过继给了外公外婆抚养,以后好继承娘家的产业。可是日本战败之后,安藤外公已经家财散尽了,他们只能搬到大阪廉价的老街里。不久他的外公去世了,就只剩下外婆抚养他。虽然家里很穷,但外婆对小安藤的要求却很严格,为了培养他一切靠自己的品质,连安藤做扁桃腺手术,都让他自己走路去。
高中毕业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到了一个室内设计的工作,这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个新世界,就是建筑。不过,他上不起大学,只能靠自学。
自从跟建筑结缘后,他就边打工,边偷偷潜进大学的建筑系去旁听,还买了很多建筑系的教科书,虽然这些书他大部分都看不懂,但他常去上夜校,后来陆续也能接一些跟建筑相关的零活儿了。直到二十岁那一年,他发现了一本作品集,里面是勒·柯布西耶的作品,这本书使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勒·柯布西耶就是对安藤忠雄影响最大的第二个人,他是安藤忠雄在建筑上的精神导师。
这个人在二十世纪初的建筑界非常有名,他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作为一座机器,住宅只要满足基本居住需要就行了,这就是所谓的功能主义。简单地说,就是建筑要去除掉那些繁琐的、不必要的装饰,直接呈现支撑结构,比如说把柱子什么的,直接暴露出来作为建筑的外观。所以柯布西耶的建筑非常有形式感,这一点深深吸引了安藤忠雄。
为了实地考察建筑,他先是周游全日本,后来又两次去了欧洲,还去过非洲、印度、东南亚等地。当时的日本,旅游业还不发达,周游世界可是非常惊人的,为此他不但辞了职,还花光了所有的积蓄。
在周游世界的过程中,安藤忠雄遇到了对他影响最大的第三个人--切格瓦拉。
他是六十年代古巴革命的领导人,他领导了游击队抗击欧美帝国主义的统治,让古巴成为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他反抗的可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和主流的文化。在游历世界的时候,安藤忠雄在巴黎,亲身见证了一场抵制主流文化的革命。他跟法国年轻人一起参加游行示威,拿着石头块到处乱扔。这段经历对安藤忠雄产生了非常深的影响,让他一直对都市的主流文化保持着战斗的姿态。
二、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
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到底好在哪里呢?
使他获得日本建筑界最高奖的作品,“住吉长屋”。这可以说是安藤忠雄正式出道的作品。那么这座建筑到底有什么厉害的地方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安藤接到这个委托时的社会背景,当时,日本正爆发经济危机,人口过度密集、居住空间越来越狭小,很多人的经济条件变得很差。为了节省成本,当时日本建筑的做法,就是不考虑居住在里面的人的个性需要,把所有的住宅都做成千篇一律的水泥盒子,让人和自然完全地隔离开。而“住吉长屋”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既节省了成本,又做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欣赏这座建筑呢?
第一,是外观使用非常简约的几何形设计。这种设计风格跟柯布西耶非常相近,用长方形来搭建,减少装饰。“住吉长屋”的外观就像一个密封的盒子,除了门口以外,房子的正面就是平整的墙壁。
第二,是直接呈现清水混凝土的质感。这座建筑的清水混凝土墙,不贴瓷片也不刷油漆,保留了墙面天然的质感,所以有一种洗尽铅华、回归纯朴的美感,是相当高级的表达方式。很多有名建筑师都使用过这种手法,例如丹下健三的广岛和平中心和约恩·乌松的悉尼歌剧院。
第三,是精心营造建筑内部空间。几何形的构造和清水混凝土的使用其实是一种非常克制的手法,构思不到位很容易让建筑变得单调、无聊。而对空间的精心规划可以让居住的体验变得丰富和有趣。这座房子中间的留白,让内部空间变得富有层次,这种让大自然进入到房子内部的做法,为居住者营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
安藤忠雄有哪些主要的设计理念呢?
首先,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有一个最核心的设计理念,那就是在建筑中体现出与都市主流文化对抗的战斗精神。
那安藤忠雄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可以看看他的商业作品“TIME’S”。
“TIME’S”是安藤忠雄在日本京都设计的第一栋商场。京都拥有一条日本江户时期开发的运河,叫高濑川。安藤发现,在京都的现代建筑都是背河修建,把高濑川跟建筑隔绝开。
安藤忠雄认为,当时的日本只是在学习西方的都市规划,并没有考虑到日本人自身的需要,反而变得不伦不类。比如城市的广场设计,安藤认为公共大广场在西欧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渊源,可日本不是。对于日本人来说,像日剧《深夜食堂》里那样的小巷子深处才是聚会的最佳场所。所以,他为这座商场设计了许多窄小的通道和精致的平台,将每一层楼的公共空间营造成街头小巷的感觉,去回应日本人内心深处的那份感性。
安藤忠雄的另一个设计理念是要把传统的东西运用到现代生活中。
这个理念,我们可以来看看他另一个代表作,本福寺水御堂。
这是寺院里供奉佛祖的殿堂。它建造在本福寺后面的一个小山坡上,走进去,需要绕开两堵混凝土墙。顺着铺满白色碎石的路,是一个鸡蛋形的水池,上面种满了各种颜色的莲花。莲花池的中间有一条通往地下的楼梯,拾级而下,才会到达水御堂。
在构思这个项目的时候,安藤忠雄想起了第一次出国旅游的时候,曾经在印度看到过,满池塘漂浮着野生莲花的场景,在佛教的观念里,莲花象征着悟道成佛的释迦牟尼。那么,能不能回到最初佛教的想法,通过莲花来表达众生平等呢?
安藤忠雄认为,传统寺庙建筑的大屋顶其实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让人产生敬畏感,而他想打破这种模式,所以他建造了一个跟地面齐平的池塘,象征着众生平等,也象征着重生和圆满。为了让朝拜的路途增加一些丰富的感受,他利用两堵清水混凝土墙,隔开了通往莲花池的路。
可以想象一下,下楼梯的时候,你就像是一步一步走向水底一样,随着你往下走,莲花池仿佛在你的头顶一点一点升高。闪烁着阳光的池水逐渐消失在你的眼前,你所见的只有楼梯两侧朴素的混凝土墙面和眼前的楼梯。安藤忠雄有意设置这种体验过程,让清水混凝土的质感和人的感官体验充分地结合起来,让人好像经历了一场精神沐浴一样。
从建筑的形式看,本福寺水御堂是反传统的,它跟以往高大的寺庙有着完全不同的面貌;但是从建筑的精神来看,本福寺水御堂又是传统的,它回到了佛教最初的精神内核。
安藤忠雄对传统的态度是,不被过去的惯例所束缚,而是回到传统的原点,去追问一个问题,在传统的东西成为一种惯例之前,它是怎么样的?然后再从内在的方面汲取传统精神,加以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