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姨15岁时嫁给18岁的姨父。那是1955年 。2015年,二姨和姨父结婚60周年,他们不经意就拿到了婚姻殿堂的最高等级证书-钻石婚。
他们成亲的当年,姨父便应招入伍,去了内蒙,二姨独自与并不熟悉的姨父一家人生活,次年,她婆婆生下小叔子,二姨还伺候了她的婆婆坐月子…放在如今,简直不可思议,但在当时,并没什么稀奇。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月里,呆在丈夫不在的婆家里,二姨常常是吃不饱的,就连晚上点个煤油灯,婆家人都不乐意分一丁点煤油给她。领到的那一点本来就不大够的口粮,都集中放在婆婆她们屋里,婆婆一家夜里常常会烙点饼子加餐,独自在小屋里的二姨 是没有份的。
姨父每年年假会回来大半个月,17岁时二姨有了我的大表哥。直到表哥出生长到三岁,二姨和表哥仍然独自在那个丈夫长年在外、父亲只是一个概念的家里,同时面黄饥瘦。后来姨父分配工作终于稳定,给二姨和表哥转了户口终于接他们过去团聚,姨父后来叙述说,当火车进站接到人,他差点没认出二姨,孩子也是又瘦又小,营养不良…好在,终于一家人在一起了。随后,因姨父的工作调动,二姨一家辗转过北京、天津、包头……最后定居在山西榆次。同时,我有了二表哥,三表哥和小表姐。
姨父说二姨脾气不好,所以得尽量让着她。二姨说姨父上班辛苦,家里事尽量不让他操心。于是女主内,男主外,分工明确,鸡毛蒜皮和睦和睦。二姨聪明贤惠,家里井井有条,孩子听话礼貌;姨父工作努力,宽容体贴,日子年复一年转眼就走过六十载。
两个人在那样落后且缓慢的年代里,在媒妁之言下匆匆见过三面就结婚,没有恋爱没有了解,就像是被系统随机分配一样的在一起,朝夕相伴一路走来,想想其实有多难得!
有时想,什么是爱情呢?怦然心动?一见钟情?爱慕欣赏?其实都不一定的吧,爱情最好最终的归宿其实是在一起,平平淡淡,朝朝暮暮。如果这样的话,爱情有时不必费力去追寻吧?去感受就可以。遇见一个人,你们彼此对眼互生好感,然后请长长久久的在一起,时间会把爱情融化在每一刻的相守里。就像二姨和姨夫,他们一生从来不知道爱情这两个字,甚至结婚之前也仅仅见过三面,话都没好意思说几句,只能算做陌生人,谈何爱情。但他们在日复一日的相伴里一定有了极深厚的爱和依赖,因为即使是在一起六十年之后,他仍然念着她的辛劳和贤良,她仍然称赞着他的体贴和谦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