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佳
看看高手
方知自己有多low
001 十一学校的生物课
最近看学生做微课,简直太low了,他们基本上就是课本搬家。把知识用微课的形式呈现。虽说有一些问题情境,但是问题情境也基本上仅限于将自己要讲的知识引出来的作用,并没有将问题情境融入到知识内容中,更没有将问题情境融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疑问中。一句话来说,就是纯认知主义的白描。
理论上总在说要进行真实性学习,要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性问题,要让真实性问题驱动知识的自主学习……嗯,只是理论上,因为学生总是似乎听懂了,老师也总是以为讲明白了,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啊。
直到我看到了十一学校的生物课,又给我震惊了。先上图。
比起用概念图来解释遗传和基因,这个任务是不是有意思多了?这种实用的“知识”甚至会影响孩子未来对爱情或婚姻的选择吧?
而且这个任务比起让学生画概念图或者机械的背诵原理来说,是不是更能让学生自觉的卷入进来。最有趣的是,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选择,就会有不同的答案。这个探索过程才有趣吧?
比起有趣,这个任务最驱动学生的,还是“与我有关”。这个任务不是一个一般的假设性题目,而是让一个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自己的未来好奇的一个假设性题目。“与我有关”是让学生卷入学习的一个关键性要素。这是“真实性学习”的一个关键要义。
如果说,要让老师们一起研修的话,第一个主题就应该是一起琢磨如何实现“真实性学习”,如何设计“真实性任务”,大概这是驱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一大利器吧。
002 某个学校的体育课
忘了是哪所学校了,我读某本书读到的,当时还专门做了记录,但是现在怎么翻都没翻到出处,那就凭着记忆跟大家做个分享吧。
我对体育课的印象比较刻板。就是老师让大家跑跑跳跳。我看过很多体育课老师进行教学创新,大部分也只是组织形式创新,多数是教师教,学生小组练,学生单个练或考评之类的。
这位老师不一样。
他给学生布置了一套设计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套包括滚、伸展和跳跃等一系列不同元素的动作。学生们三个人一组学习,一起设计。设计完之后,组员之间还要单独表演,小组内其他成员互相反馈。而且老师还会规定,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对自己的动作改进三次。如有有余力,还可以设计拓展动作。
当然在小组合作,学生展示和改进的环节,教师也会在学生中走来走去,给予一些个性化的指导或反馈,如你其实可以跳的更高、跳跃的频率是否需要调整、衔接动作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你看,体育课里包含了设计思维、改进思维、合作思维、拓展思维和运动思维。
如果我们的课设计成这样,还发愁学生不喜欢么?反正我看到这个体育课设计的时候,我觉得突破了我对体育课的认知和想象。
003 碎碎念
读书有什么用
大概就是让我们发现自己的无知吧
我总是能在别处看到风景
晚安
梦里做个高手